新順1730 第二九一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_頁2
更新:09-17 02:17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要拿權,肯定是要發動「群眾」,也就是那些小市民股東。
然而小市民股東則不是很在意,到底是17人團,還是70人團,只要自己能拿到股息就行。
小股東一看,哦,3000盾一股的股票,幾十年間,光股息就發了107665盾,股息是股本的30多倍。
那我閒的沒事幹,非得去問公司怎麼經營的幹啥?非得看公司財報和賬目幹啥?人家17人幹的這麼好,難不成你們那70人董事就能拿比現在高的股息?
超高的回報率,使得那70人的董事也沒了氣焰,不敢要權許諾超高回報的遊戲,法國人二十年前剛玩過一次,荷蘭人已經連吃了鬱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外加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這三次大虧,雖然不長記性,但前一個教訓還是太近了,實在是不太相信這種口頭許諾的高回報率。
當初密西西比泡沫的時候,小股東、小市民們倒是質疑過17人委員會:媽的,人家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承諾的年回報率是45%到65%,甚至半年內500塊一股的股票漲到了18000,這是什麼概念啊?只要拿出500塊,半年後變成18000,啥也不用干,頂幾十年的工資。
45%的年回報率是什麼意思?只要拿出兩年的全部工資投進去,每年啥也不用干,就能維繫和之前一樣的生活。
你們這17人是幹什麼吃的?一年只能給平均21%的股息?廢物!
然而隨著泡沫爆裂的一聲脆響,大半個法國的貴族、大半個荷蘭的市民被當「金融天才」約翰·勞當成韭菜被割了一茬後,荷蘭市民才意識到:其實,21%的年平均回報率,挺好的……
雖然現在降到了17%左右,但相對來說,年息17%,真的已經不低了。
70人董事想煽動底層民意拿到公司控制權,就得許諾比現在更高的回報率,可這70人董事會又不想學密西西比泡沫,給出一個扯淡一般的50%的回報率。
只要公司繼續維繫著「財務狀況健康、投資配置合理、每年按時發股息」的表象,他們就沒法要權。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英法普丹瑞等各國,都組建了東印度公司,壟斷力度已經不夠,voc再也不能搞出1640年驚人的香料貿易1200%利潤的業務。
本來20年前有個利潤增長點的,那就是奧斯坦德公司事件,voc拼命砸錢,就是要把奧斯坦德的茶葉砸在手裡,看誰的血厚,誰先撐不住誰就徹底了放棄了茶葉業務,知道拼不過。
壟斷公司都喜歡砸錢搶市場,後世也一樣。
於是使得原本是葡萄牙王室帶入歐洲、向征上層身份的茶葉,從舊時王室宮廷飲、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原本這就是個薄利多銷的機會,抓住機會,就能再次起飛。
但正趕上那幾年荷蘭內部出了問題,擴軍派和裁軍派爭來爭去,荷蘭和澤蘭希望擴建海軍繼續壟斷貿易、打破《航海條例》。
可別的省也不傻,擴海軍你們阿姆斯特丹和澤蘭得利,像我們種地的弗里斯蘭,憑啥出錢造海軍?
1619年的時候,定下了各個省的「比例稅」政策,每個省按照共和國的預算繳稅。當初商業才發展起步,種地的居多,農業省弗里斯蘭僅次於荷蘭,承擔了13%的稅務比例,當初也算合理,種地當時還是挺有錢的。
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這稅務比例還是這樣,那些搞商業的一個個賺到飛起,卻沒有改變各省的稅比例,弗蘭德斯能高興嗎?
鬧騰來鬧騰去,連執政官都扔了,各個省扯皮扯到現在,艦隊已經基本是個空架子了。
英國鎖、法國堵、普魯士高薪搶人,東印度公司日子也不好過。
公司為了維繫公司「很健康、很賺錢、不差錢」的形象,堅決不年年公開財務報表,而是以高昂的股息,讓小股東們不鬧事,十年公開一次:公布公開財務報表,和我們沒關係,只要股息到位就好。
十年公開一次,也就意味著做假賬容易多了。
有時候實在缺錢了、周轉不過來了,就得借錢。
或者,拆了東牆補西牆。
但偏偏又不能跟荷蘭的銀行家借錢,荷蘭的銀行家裡也有一些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