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八三章 開眼_頁2
更新:09-17 02:17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水平,達成提高米價、降低物價的效果。畢竟買辦鴆毒的藥效發作需要一段時間的緩衝期。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麼讓日本的儒生心慕中華,培養更多的帶路黨?事大派?
尊周攘夷之論,不過是形而上的東西,沒有根基是不穩固的。
這一次伐日之戰給日本儒生帶來的衝擊,必不亞於《蕩寇志》的作者去了一趟廣東的所見所聞,日本實學派儒生對實學的渴望,是個極好的切入點,但從哪裡切?
劉鈺自己心裡清楚,就大順現在舊學已破、而新學未立的狀況,在經學名教上,對日本這邊的儒生實在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名教不能切入,那就只能從技術入手。
只是,允許學習的技術、鼓勵學習的技術、避免學習的技術、禁止學習的技術,怎麼區分,這就很值得細究。
有些東西可以學、有些東西鼓勵學、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學也不准教的。
臨睡前,怕過些日子事多,把這件事給忘了,便提起筆,在小本本上寫下「雖有經濟見解,但也終究困於時代,還是以農為本,諸多政策不過是為解決幕府財政為出發點、穩定此起彼伏的一揆之亂而已。故而可授稼穡、治水之學,收其心、養其慕」。
想著明日還得早起,寫完這段話就睡下了。
第二日的換約儀式,雖然也就是走個流程。
該談的事,不會放在明面上談;要達成的條件,也不會等到換約時候再論。
但正是因為要走流程,反而更加熬人。唯獨就是這個時代還沒有相機,省下來坐在接引寺里換約的時候,全都定格出表情等著早期相機曝光半小時的苦痛……
一直折騰到傍晚,才算是將流程走完。
換約之後,劉鈺還要在下關等一段時間。
名義上是在出出錢資助日本修築下關海峽以及瀨戶內海的幾座燈塔,實際上是在等日本這邊的朝貢使團。
公家這邊是昭仁和關白、武家這邊是德川吉宗次子和松平輝貞以及聖堂大學頭林信充。
加上亂七八糟的隨行人員,足足六百多號人。賣給日本的那兩艘船,肯定容不下這麼多,但日本這邊也買不起更多的商船,劉鈺還要出面協調貿易公司的人,將船租給日本這邊使用。
暫時人還沒到齊,可能要等到五月中旬才能起航。
一方面是幕府對公家的人不放心,肯定要派很多人盯著,以免和大順這邊達成什麼單獨的協議;另一方面雖然朝貢弄點特產硫磺紙張之類的糊弄糊弄就行,但買軍艦和火槍的錢,可得抓緊時間湊出來。
這一折騰,就要浪費許多時間。
等待期間,朝廷那邊的聖旨也到了,告訴劉鈺,如果日本國真的朝貢的話,讓朝貢船隊去松江,不要直接去天津。
一來天津乃京畿咽喉。
二來天津一堆天朝之外的使館,怕日本看了之後「藩屬驚詫」,也確實不太好。
嘴上喊著尊周攘夷的主義,心裡全是出口貿易的生意,「周」天子和夷狄大作買賣,一邊禁教一邊和天主教長女結盟,天子面上無光,端的叫藩屬恥笑。
三來就是應當讓日本知天朝富庶,貢使船隊在松江登陸後,一路沿著運河經濟帶北上。也方便讓天下的百姓知道日本朝貢的事,有助於體現朝廷顏面,要不這仗不就白打了嗎?
而且松江附近在劉鈺說禍起東海之後,修了不少的堡壘、炮台,也算是展示一下武力。
鑑於是朝貢而非外交,朝廷出了一筆錢,作為日本朝貢使團的車馬住宿費用。之前朝鮮通信使去日本,日本一次也要花將近一百萬兩,朝廷這邊雖不用出這麼多,但還是拿出了一筆費用,沿途下旨約束官員,不要搞強拉勞役之類的情況,哪怕是演戲呢,也得把官愛百姓、徵發勞役給足錢的戲碼演好。
不過劉鈺就不用陪著他們去松江了,聖旨上說抵達釜山之後,就派艦隊「監督」護送日本的朝貢使團前往松江就好。
但劉鈺也不要直接去天津,而是跟隨艦隊一起回一趟威海,在威海幫著李欗整理一下海軍的家底,回京後完成正式的交接,以及官產和私產的分割種種。
看來朝廷真的是被這一仗驚到了,不希望這個之前看起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