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七一章 守土官長_頁2
更新:09-17 02:17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一變……屆時便無有退路。」
「若不行之法術,不成,還可以退回武家法度;行此法術,風氣一變,退而不能。」
「劉君這是刨根之術,唯可進,而不得退。」
劉鈺看罷,盯著那句「國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不在乎強與弱」,心道你自己信嗎?
無非是擔心事情不成,武家制度崩潰,又沒有完成統一削藩的大業,以至於退路都沒有了。
這就是標準的幹大事而惜身,老琢磨著留退路,可現在不是你想退就能退、想不往前走就不往前走的。
真要是大搞節儉令之類,收拾完南洋的荷蘭人,一看日本這邊的貿易量沒有巨額增長,肯定還得再打一頓,那時候可就沒有這麼客氣了。這又何必呢?
不搞節儉令,不用行政手段控制貿易量,那武家制度必然崩解。
心道反正由著你折騰,真想折騰,不折騰個幾十年,兩三代人,是折騰不明白的。兩三代人之後,時代早就變了,到時候大順的工業,就巴不得去掉武士階層,有個更廣闊的日本底層市場。
日本既不像印度只是個地理名詞,至今還沒有早期的民族意識;又不像印度氣候適宜耕地眾多,是大順周邊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棉花、靛藍的原材料基地。資源也缺乏的很,這就不適合作為一個原材料基地,搞正統殖民統治。
這時候見德川吉宗還在琢磨著退路,劉鈺也直接亮出了獠牙。
「此事,不在於將軍,而在於天朝不允許將軍往後退。將軍若想留退路,天朝的貨物如何賣的多?那這一仗不就白打了嗎?難道將軍真的想讓天朝再打一次,或者扶植一個新的、更喜歡拿關稅和專營貿易之利的幕府將軍?亦或是想著各藩自由與天朝貿易?」
咄咄逼人的筆鋒之後,是江戶海面上的巨艦大炮。面對這樣的屈辱,四周並無外人,德川吉宗知道大順不可能允許他還有退路,只好詢問密約的內容。
即,幕府到底要答應大順什麼條件,大順才能保證德川一族的統治,保證日後德川削藩時候大順不會反對。
這些不可能明寫在條約的內容,也正是劉鈺這一次同意和德川吉宗見面的理由,他可不是來和德川吉宗辯經、談國家之所以存亡到底在強弱還是道德的。
密約的條款,也沒有多複雜。
先是大順這邊出人,在五處商埠處,協助日本國辦理海關,檢查關稅。
明確關稅之後,上岸且繳納了關稅的貨物,沿途不得再加任何的稅種、厘金等等類似的東西。
大順為幕府提供一批火器和幾艘軍艦,當然是花錢買的。作為回報,幕府要出人,協同大順的官方人員一起,完成日本國國土的勘探和繪圖,以示服從。
幕府不得出台節儉令之類的條款,也不得禁止商人前往開埠地貿易,更不得硬性規定商人所用的貨幣種類。
是元文錢、還是享保錢,亦或是更早的金銀錢,大順這邊的商人,會和日本上古商定兌換數量和含金銀比例。
幕府也不得禁止大順海商和日本國的金銀兌換商人進行交易,幕府不得硬性規定金銀兌換比,一切由雙方商賈進行協商。
在涉及到大順商人在日本犯罪的問題時,由大順駐派長崎等地的辦事人員,會和幕府的商埠奉行,一同辦理。
幕府不得私自與西洋諸國進行外交活動,一切與天朝體系之外國家的交流活動,必要匯報京城,由京城出面進行交流。
幕府有義務維繫鎖國體制,除五處開埠地之外,如有各國商船私自前來貿易,盡數擊沉、捕獲。
如朝鮮、安南等國的船隻,「漂流」到了日本,應儘快送往長崎,由大順這邊將其護送回國。漂流至日本的船隻貨物,可歸幕府所有,若朝鮮國對此有疑問,由大順朝廷出面協調。
稻米、小麥等糧食,不管是出口還是進口,關稅應該全免。兩國應互通有無,以利百姓之無飢。
為低調處置薩摩藩,以及監視薩摩藩日後不再侵琉球,大順要在薩摩用一塊地,天朝駐紮一支軍隊。地錢由大順出,由幕府出面,調換轉封為幕府直轄,再借給大順,只是沒必要傳的沸沸揚揚。
大體上就是這麼幾條,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金銀套利、朝貢藩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