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 786 一千零一夜
測試廣告1 「除了西域,還能從南方進入天竺,從南詔出發經過驃國可進入天竺。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只是一路都是荒山野嶺道路難行,想從這裡出兵必須先打通道路。」岳山繼續說道:
「不過佛教既然願意支持朝廷,可以讓他們派人去那裡傳播思想,同時刺探情報。然後朝廷派人去經營,並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
李世民在腦海里回憶了一下地圖,不禁點點頭道:「此法甚好,還能加強朝廷對南詔和驃國的管理。」
岳山想到前世看過的一篇關於中國古代銅錢的文章,其中提到從元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滇銅幾乎包攬了銅產量的百分之九十。
具體數據他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有一點敢肯定,雲南有銅足夠開採幾百年。於是就說道:「六詔有銅,很多很多。」
一提起錢,李世民馬上就來了精神,問道:「有多少?比金銀島如何?」
岳山道:「每年產銅千萬斤也足夠朝廷開採幾百年。」
「砰。」李世民激動的拍了一下桌子,道:「你不早說,回去我就下令讓佛道兩教去南詔傳教。嗯,還要往那裡遷徙更多的百姓。」
受岳山在青海訓練適應高原地區的士兵,以及在嶺南訓練適應山地作戰士兵的啟發,大唐訓練了許多山地師。
這些年也往南詔遷徙了二三十萬人,從中招募了兩個折衝府的士兵。這些將士們對南詔的地形非常了解,也適應當地氣候。
與之相反的是,此時南詔還正處在混亂階段,後來那幾個統一南詔和大唐掰腕子的人物或者年齡還小,或者還未出生。
大唐幾乎沒有浪費多大代價就拿下了這裡,後來岳山的《華夏文明》一出,幾乎掃平了民族融合的障礙。
此時這裡已經不是作為藩屬國存在,而是大唐的羈縻州了。如果不是害怕步子邁的太大把六詔給嚇到,早就設道置州開府建衙了。
而且李世民已經嘗到了對南方開發帶來的好處,很樂意把重心往南推移。
現在聽說有銅礦,產量還是這麼龐大,他就更有興趣了。就算不為了征服天竺,僅僅是為了銅礦他也要加快拿下南詔的速度。
還有就是遷徙百姓的事情,近十年朝廷一直在把中原的漢人往四面八方遷徙,同時也在把四方蠻夷往中原遷徙。
只是和之前歷朝歷代都有所不同,之前的朝代要麼把蠻夷遷移到北方邊疆地區,要麼就是安置在嶺南之地。
比如漢武帝經常把歸降的匈奴整體安置在北方邊郡,像是河套地區之類的。隋文帝也曾經把歸降的突厥安置在北方邊郡。
這就造成了一個後果,這些人依然是以原來的族群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什麼的全部都是沿襲原來的習俗,沒有任何改變。
一旦情況有變他們又會反叛,東突厥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現在的大唐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不在把這些異族整個遷徙安置,而是分拆。
這一點是借鑑了李承乾在兩湖道採取的大雜居小聚居的方法,漢胡交錯居住。
讓這些胡人改變自己的生活習俗,說漢話、取漢名、吃漢人飲食、穿漢人服飾……而學院體系的建立也給大唐培養了無數的讀書人,這些人不可能都來當官。
很大一部分考不上科舉的就會加入學政體系,去這些胡人居住的村寨開設學堂,傳授中原文化。
要知道漢唐之際的讀書人可不是宋朝之後那種……他們骨子裡是有血勇之氣的,既然沒有辦法當官為天子牧民,那就為傳播漢家文化做貢獻。
如此多方面結合,最多兩代人就能完成同化。
而事實上漢唐之際的華夷之分真的沒有那麼嚴重,漢武帝重用的匈奴歸降將領數不勝數,金日磾更是被任命為漢昭帝的五位輔政大臣之一。
唐朝也是如此,有人會說了,結果就養出了安祿山和史思明。
然而這兩個人造反真的是因為他們是胡人嗎?高仙芝為什麼不反?哥舒翰為什麼不反?難道就因為安史之亂就否認民族大融合的歷史趨勢嗎?
安史造反的真正原因是朝廷給他們的權力太大又沒有加以限制,唐玄宗昏聵任用奸臣把國內搞的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