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大明 第1105章.朕不高興(二)._頁2
滯留在洛陽境內,完全是因為福王長子朱和增的緣故,但實際上他這次作為欽差的任務乃是調查各地多位藩宗的亂政之嫌,並不需要停留於洛陽一地,如今朱和增已死,卻又在死前留下了所有證據,朱和堉也就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滯留洛陽。
想到這裡,朱和堉看向李傳文的目光之中滿是激賞,連連點頭道:「李老先生所言有理,一語驚醒夢中人!確實,我完全可以假裝不知道新欽差的事情、迅速結束福王府的事情、提前離開洛陽,只要行蹤夠快,等到這位新欽差追上我的時候,我已經可以做完所有事情了!」
另一邊,張博真眼見到自己的計劃落空,不由再次看了李傳文一眼,目光中多了一絲警惕。
然後,張博真也不再藏著捏著,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李老先生所言,也正是下官想要提出的建議之一,但與此同時,下官這裡還有一份薄禮奉上,可以幫助太子殿下抵達湖廣之後,大幅縮減調查之際的行程、精力、以及時間。」
說完,張博真從懷中掏出厚厚一本冊子,起身送到了朱和堉的面前。
朱和堉又是一愣,低頭翻看了幾眼之後,頓時是表情大變,然後就把這本冊子交給了身後的李傳文。
李傳文也同樣是連忙翻看,卻見這本冊子之中記載著密密麻麻的各類資料,包括了各位藩王在湖廣境內的田產分布、藩宗們多年以來在湖廣境內所造成的各次民怨、以及湖廣境內各級官員與藩宗們的關係等等,可謂是十分詳細。
這份冊子的最後,還有一份長長的名單,裡面全都是曾經向官府狀告藩王罪行的湖廣百姓,只是各地官府皆是礙於藩宗的地位,就把這些案子全部壓了下去。
可以說,只要這份冊子沒有作假,再加上朱和增死前所留下的那些證據,足以減少朱和堉調查期間的七八成麻煩,前往湖廣之後幾乎不需要太過詳細的調查,就可以尋到大量足以蓋棺定論的證據。
不過,李傳文卻也在這份冊子之中敏銳的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在這份冊子中,所有與藩宗相互勾結欺壓百姓的地方官員,竟然沒有任何一人出身於「周黨」,甚至也沒有幾人乃是湖廣境內的現任官員,而且所有相關案件全都是多年以前的陳年舊案!
也就是說,等到朝廷給藩宗定罪之後,一旦是想要追究地方官員的責任,就必然會形成相互扯皮推諉的現象,最後大概率只能尋一些已經失勢下台、又或是沒有背景後台的官員當替罪羊。
「原來如此,這就是周首輔的算計!怪不得張博真會這般積極主動的協助太子殿下與藩宗勢力為敵,原來如此!
藩宗們禍亂湖廣已有兩百餘年時間,一旦是把所有陳年舊案全部翻出來,朝廷想要理清現狀的難度何止是增加十倍?所引發的混亂與民怨也必然是大為增漲!而且吏部衙門一向是周尚景的禁臠,只要是周尚景對湖廣境內地方官員的任期時間稍做一些手腳,就足以讓朝廷追責地方官員的事情變成一團亂麻!
這樣一來,等到朝廷懲處了藩宗之後,就算是想要繼續追究地方官員的責任,面對一團亂麻也只能是束手無策,事情發展到了最後,周尚景不僅能保全『周黨』與自身,還可以保全絕大多數涉及相關案件的現任官員,他的官場影響力也會再次提升,尤其是湖廣境內的地方官員,受到這般恩惠之後,只怕是整個湖廣地區今後都要對周尚景惟命是從了!
好算計!當真是好算計!無論是周首輔、還是趙閣臣,他們都有同樣的本事,那就是總能夠化危為機,每當是朝野局勢發生變動,他們就會迅速尋到機會,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好處……也難怪朝廷中樞目前就以他們二人的權勢最盛……
相較而言,趙閣臣的野心更大一些,所以他還分心於插手兵權、結交商賈、三教九流皆有滲透,而周首輔只是專注於經營相權,但他的眼光則是更為長遠一些,往往能收穫常人預計之外的好處……」
暗思之際,李傳文心中不由是感慨萬千。
不過,李傳文並沒有揭穿張博真以及張博真身後周尚景的真實想法,只是不動聲色的把這本冊子交還給了太子朱和堉。
另一邊,朱和堉也許是沒有察覺到這些事情,又或者是假意沒有察覺到這些事情,只是表情略顯激動的問道:「張巡撫,這些資料與情報,你是從何處收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