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第六十二章 班底
更新:09-01 19:47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軍事小說
對大生的人已經把自己看成競爭對手這件事,還在蕪湖的嚴紹毫不知情,不過就算知道了估計也不會在意。
和張謇只看重紡紗一點不同,嚴紹對織布等方面也很看重。這點從兩個工廠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個是紗廠,一個是紡織廠,大生紗廠只側重於紡紗,對織布並不是很看重,這點和他『土產土銷』的策略也有很大關係,畢竟他所生產的棉紗都是賣給當地織戶的。
而嚴紹的蕪湖紡織廠則是兩者都很看重,無論是紡紗還是織布他都不打算放過。
對於南通嚴紹只是把它當作是原料產區,派人詢問也只是打算等將來去南通收購棉花的時候,順便帶一些紡好的棉紗過去賣,這樣也可以節約一些成本,至於和張謇競爭?對已經飽和了一半的市場,嚴紹還沒多少興趣。
他真正的看重點是安徽、湖北、江西和四川這四個地方,尤其是江西和四川,這兩個地方對紗布的需求量很大,安徽則是嚴紹的根基之地,別看八萬枚紗錠很多,想滿足其中一個省的市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為安徽境內第一,也是唯一一家機器紡織廠,蕪湖紡織廠在安徽就像張謇的大生紗廠在南通一樣沒有競爭對手,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棉紗的銷路問題。到是在湖北那裡,本來有個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局稍微有些威脅,可惜的是這家織布局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早在兩年多前就結束了官辦歷史。
當初張之洞創辦湖北織布局的初衷是用織布局的贏利補貼鐵廠、槍炮廠經費之短絀,「以湖北所設鐵廠、槍炮廠、織布局自相挹注,此三廠聯為一氣,通盤籌劃,……以後斷不致再請部款」。
但實際情況是鐵廠、槍炮廠虧蝕之巨,絕非四局贏餘所能彌縫。「自相挹注」成了「自相拖累」。
最後到了1902年,織布局就不得不結束官辦歷史,由粵商韋應南招股承擔,每年租銀十萬兩,租期二十年。而在改為商辦的頭幾年,織布局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態,直到現在也是如此,自然也就不可能成為嚴紹的對手…
因此在英、美、日等國還沒有深入腹地的情況下,依託安徽,嚴紹也完全不需要擔心盈利的問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歷史上蕪湖也曾經出現過一家紗廠,蕪湖裕中紗廠,是安徽省最早的機器紡織工廠。裕中紗廠創建於1916年,由蕪湖縣紳士陳紹吾等人集資開辦的,投資白銀20萬兩,共有紗錠18400枚,每晝夜生產棉紗40件,以「三多」、「四喜」為商標,銷售省內各地。建廠初期,獲利頗豐。只是在進入進入20年代以後,英、美、日等國在中國市場大量傾銷棉織品,在洋紗的打擊和排擠下,裕中紗廠產品積壓,資金周轉不靈,債務激增,等到1937年日本占領安徽後,紗廠就變成日本人的了…)
————————————————————
「你們兩個小子,慢點推,別把玻璃給弄碎了…」
看著兩個年輕人有些冒失的把一車玻璃推過來,正等著玻璃過來的工頭連忙喊道。
工廠才動工沒多久,裡面的路面都是土路,不是比較常見的磚路,難免會有些坑坑窪窪,玻璃本身又很脆,稍不小心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在看到那兩個新來的年輕人這麼冒失,馬上擔心起來,畢竟作為工頭要是玻璃壞了,負責賠償的可是他。
聽到工頭的話,那兩個人憨厚的笑了笑,動作也放慢了一些。
把裝滿玻璃的推車推到路邊,幾個等待多時的工人走了過來,帶上棉布手套把早就割好的玻璃放在兩根方形木塊上。還有幾個工人則是在他們把玻璃卸下來後取了幾張,裝在車間的窗戶上,只是一個下午的時間,車間的窗戶就已經裝好了大半。
紡織廠的建設如火如茶,無論是嚴紹還是伊萊諾她們都不是刻薄的人,每日給建築工人們的工資都是按時發放,也不曾有過一點剋扣,那些工人干起活來也很賣力,畢竟東家不曾虧待他們,他們總不好消極怠工吧…
在一千多號工人的忙碌下,三米多高,環繞著整個工廠的圍牆只用了十多天的功夫就建好了。場內車間、廠房的建造速度也是極快,不過月余的時間,生產用的廠房已經建的差不多了。
這大概也是錢多帶來的好處之一吧,至少在他的身上沒有出現像張謇那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