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正文 第一卷 慘澹經營_第80章 劉宗周入京_頁2
更新:01-08 22:54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死所。」
在明末的士大夫中,劉宗周可以算是寥寥幾個,看清了大明王朝已經身處末年的人。但是他從儒家傳統學說之中卻找不到治療大明王朝痼疾的靈丹妙藥,最後只能提出一個慎獨,一個君臣分治的模糊主張。
所謂慎獨,其實就是指望士大夫們通過道德反省,壓制自己的,從而成為一個有良知的君子。劉宗周希望天下的士大夫們通過這種道德自律,來消除大明官場上那些昏聵、無能、貪腐的官員習氣。
劉宗周這種指望狼自己變成吃草的羊的幻想,在禮崩樂壞的大明末年其實是行不通的。但是高攀龍等東林領袖被魏忠賢等人迫害致死後,不管是資歷、學術聲望還是個人的人品,東林黨中已經沒人能越過劉宗周了。
而且東林黨本身就是一個很鬆散的士大夫聯盟,它並不是近代那種組織嚴密的政黨組織。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領袖去世後,東林黨人內部之間也已經開始了分化。
像顧憲成、高攀龍這些東林領袖,在組建東林黨之前,首先是一方的學術大師。所謂的東林黨,與其說是一個政黨,到不如說更像是一個學派。
顧、高在世的時候,憑藉他們的學術功底和名望,加上大部分黨人都是他們在東林書院內的學生、師友,其他東林黨人自然是不敢有什麼想法的。但是這兩人去世之後,東林黨這塊招牌就成了無主之物了,東林黨內凡是稍稍有些名望的,無不想把這塊招牌攬在自己懷裡。
魏忠賢雖然幹掉了朝中大部分東林黨人,但是大明的朝政並沒有因此出現什麼好轉。萬曆四十六年增加的遼餉,每畝加派九厘銀,直到天啟7年也沒有停止。
在這種情況之下,大明百姓自然怨聲載道。而東林黨人雖然被趕出了朝堂,但他們本身就是各地的地主縉紳,掌握著地方上的輿論。
在東林黨人的四下宣傳之下,大明國事的敗壞的原因,就是因為朝中閹黨橫行,迫害了正直的東林黨人的緣故,他們全然不顧,這增加遼餉之事,完全是東林黨人執政時加派的事實。
因此魏忠賢雖然在朝廷上憑藉著皇權,取得了政治鬥爭上的勝利,朝中稍有名望的東林黨人十不存一。但是在民間輿論中,閹黨卻輸的連底褲都掉了,魏忠賢和閹黨成了禍害大明的奸賊了。
當天啟故去,崇禎上台之後。只要是明眼人都看的出,閹黨失勢乃是必然,而東林黨人返回朝堂,已經成了不可阻擋的大勢。這時候心思活絡的黨人,就開始惦記上了東林黨領袖的這塊招牌了。
此時成為東林領袖,也就意味著可以藉助之前民間輿論中,東林黨豎立起來的良好形象,在民間輿論的支持下,走上一步登天的政治捷徑。
陸澄源、王守履等堅守在朝中的東林黨人,對此自然是憂心忡忡。但是他們畢竟在士林中的聲望太小,在東林黨內的資歷也不足,完全不足以對抗那些重新起復後,有著政治野心的東林黨大臣。
因此催促蕺山先生儘快入京,藉助他的聲望和人品壓制那些心懷異心的黨人,正是制止東林黨內部分裂的最好辦法。
劉宗周只是微微頷首,並沒有接過陸澄源的話頭,反而溫和的說道:「新皇剛剛登基,正是大有為之際。本黨同仁正該輔助君王,清理朝政,為我大明百姓做點實事,不可一味糾纏於舊事。端本當助我一臂之力,說服京中黨人,放下門戶成見,不可再興黨爭。」
陸澄源只是微微一愣,就面帶苦笑著說道:「蕺山先生果然仁厚,然而到了今時今日,本黨和閹黨之間仇怨已深。吾黨前輩,如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周起元、黃尊素、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李應升等諸公那個不是慘死在閹黨手中。
若是不能掃除,為諸公報仇伸冤,吾等黨人日後有何面目見諸公於九泉之下?更何況古語有云,『樹德務滋,除惡務本』。閹黨今日不過是去了一、二領袖,若是我等就此輕輕放過,恐怕來日朝中,吾黨說不得又要重演諸公故事了。到時我等今日所為,豈不成了東郭故事?
蕺山先生道德文章海內聞名,本黨同志及天下士林素來仰慕,今日吾黨人心各異,正需先生振臂高呼,端正人心,共擊閹黨,澄清朝堂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