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正文 第一卷 慘澹經營_第127章 步步緊逼_頁2
更新:01-08 22:56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上還沒有做出選擇的,是一些中立派官員和兩位內閣大學士。他們還在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站在那邊更為有利。
現在誰都不清楚官制改革到底是個什麼章程,誰也不清楚這所謂的改革對自己是否有利。
掌握實權的官員,或者自認為掌握權力的官員,反對一切官制上的變革,除非這改革能擴大自己手中的權力。而權力低微者則無可無不可,因為再怎麼變革也不會比現在更壞。
而搖擺不定的,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層官員們。他們不認為官制改革會帶給他們什麼好處,看起來也未必都是壞處。
讓他們更為在意的不是官制改革本身,而是支持或是反對官制改革的力量,誰更能占據上風。
從情感上來判斷,他們更傾向於代表士林清流的東林黨人。但是理智上他們卻不得不承認,現在朝中當權的,是以黃立極及閹黨餘孽聯合起來的政治聯盟。
自萬曆末年開始的黨爭,到了天啟七年已經變得異常的血腥和殘酷,因此這些對東林黨逆案還記憶猶新的大明官員,在選擇陣營的時候,就會變得異常的謹慎。
中立的官員們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名翰林院的低階文官突然上奏說道:「正因為現在是大明的多事之秋,所以臣以為,大明的官制的確需要改革,如果不是朝廷制度出現了問題,大明又怎麼會遇到這麼多內憂外患。如果朝廷制度沒有出現問題,又怎麼會出現遼東之變,區區一個漁獵山林的野人部落就讓大明官軍損兵折將,十年之內侵吞了大半個遼東,還自立國號為後金?
四川向來為大明之腹心地區,從太祖開國以來就未嘗聞有戰事。然而先是播州楊應龍反叛在前,再有奢崇明襲殺四川巡撫許可求在後,安邦彥更是禍亂雲南、貴州、四川三地,兵災之中,三地百萬民眾十不存一。
這些就是大明官員職責不清,導致小麻煩變成大問題最好的證明。朝堂袞袞諸公,卻閉上眼睛,說大明朝廷的制度毫無問題,不需要進行任何變革,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這位翰林院的官員說的很是得朱由檢的心思,也不待其他人開口,崇禎就搶先表態說道:「說的好,翰林院為國家儲相之所在,這位侍講頭腦清楚,條理分明,言之有物,不愧為未來內閣的人才後備啊。這位侍講你叫什麼名字?」
這位36歲的翰林侍講,頓時有些興奮的回答道:「臣孫之獬,叩謝陛下誇獎。」
朱由檢根本沒在意孫之獬的回答,他的視線落在了施鳯來、張瑞圖兩位內閣大學士身上。
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檢也拋棄了往日在朝會上的溫和模樣,他開始以強硬的姿態,開始敲打起這兩位還在觀望之中的內閣大學士了。
「朕的內閣就是缺乏像孫卿這樣的年青干將,所以才顯得有些暮氣重重。黃先生可先選3-5名翰林官員參加官制重訂的事。」朱由檢順口說道。
原本想要站出來反對孫之獬的幾位朝臣,頓時飛快的縮回了自己的右腳。
雖然孫之獬拍皇帝和首輔的馬屁,讓這些言官們很看不下去。但是既然崇禎親口肯定了孫之獬的上奏,這些言官也不好立刻就出言攻擊他。
否則就變成了,他們幾人對崇禎的正面交鋒了。剛剛崇禎給毛健扣帽子的形象,他們還記憶猶新,往日一向能言善辯的毛健,今日卻被崇禎說的羞愧難言,這種狀況實在是太詭異了。
幾位言官就算是想要邀名,也不打算去惹惱,一個還不知道是什麼性格的崇禎。
太祖、成祖時期的文臣雖然沒有什麼東林黨人,但是那兩朝的文人,可比現下大部分文官的骨頭硬的多。然而就算是那些風骨極佳的文人,在太祖、成祖興起的數次大案之後,也不得不噤若寒蟬。
崇禎皇帝雖然及不上太祖、成祖的治國才能,但是連日來崇禎的行徑,卻表現出了他和乃兄天啟完全不同的脾性,倒是頗有太祖、成祖提倡嚴刑峻法的影子。
這些文官們自然是不願意,被朱由檢當做祭祀上的犧牲品,成為朱由檢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韓爌、劉宗周、文震孟等東林領袖還沒理出一個頭緒來的時候,在朱由檢敲打下的兩位內閣大學士終於站不住,他們知道再觀望下去,不管是朱由檢還是東林黨,都不會讓他們繼續把持現在這個位置,作首鼠兩端的投機者了。
怎麼看,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