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515章 陝西夏收_頁2
更新:01-09 04:04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獲得了大熟,才是真正的挽救了陝西局勢的惡化。
關中平原又稱為渭河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農業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自秦代開始,一直到唐,此地才因為開發過度,導致氣候日趨乾旱,天下的經濟重心,才從關中向南遷移。
雖然崇禎二年關中平原的小麥豐收,暫時緩解了陝西百姓的口糧問題,但陝西地方士紳官員依然憂心忡忡。
畢竟,關中平原的百姓是安定下來了,但在甘肅、寧夏、陝北高原地區還有2、3百萬百姓,依然需要朝廷的救濟,這顯然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
沒有2、3年的風調雨順,陝西是緩不過來的。而關中平原作為陝西地區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其承受的人口也已經達到土地的上限了。
去年這麼多災民湧入關中平原等待朝廷和地方救濟,現在想要一口氣把他們打發回家鄉去,也是一個難題。
畢竟這些災民逃離家鄉時,大多數人已經把家鄉的田地房產都典賣了,就算送他們回去,他們也無以為生了。
於是,這些數量高達數十萬的失地災民,現在也成了關中地區的一大隱患。
陝西的官紳一邊向朝廷求援,一邊絞盡腦汁的安排這些失地災民幹活,好讓他們能夠養活自己,而不是成為遊手好閒的流民。
去年關中士紳提出的梳理水利渠道,並修建涇惠渠,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勞動力,還為今年關中平原的夏收奠定了基礎。因此,一些士紳向楊鶴提出,繼續擴大涇惠渠的修築規模,並另外修建幾道水渠,擴大關中平原的水利灌溉區域。
雖然陝西官紳還在憂心忡忡,但是今年陝西夏收的狀況送到京城之後,內閣諸臣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在黃立極、郭允厚看來,不管今年的秋收如何,最起碼朝廷總算有時間把陝西的糧食問題挪到秋後去解決了。
而關中平原的豐收,也使得去年被招撫的陝西流民軍,總算是可以安定下來,暫時不再會有反覆了。
相較於陝西局勢的緩和,山西的狀況卻有些嚴峻了起來。山西原本就不是一個產糧大省,去歲大量的災民被引入山西南部就食之後,立刻引起了當地糧食的短缺。
不過從陝西參政轉任山西巡撫的洪承疇,卻的確是一位幹練之才。這位年僅36歲的封疆大吏,很快便發現山西的糧食並不是真的短缺。
山西糧商除了在本地購糧之外,還在河南等地控制了大片的糧食出產。他們出售糧食的對象,一是山西長冶地區的煤鐵礦業,以糧食交換這一地區的鐵器。
此外便是繞過邊關,向關外的蒙古人出售糧食、鐵器,以換回馬匹、牛羊和各種皮革。
面對朝廷去年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山西的糧商並沒有採取同河南士紳一樣硬頂的方式,而是選擇了軟磨。
這些山西糧商基本上已經是脫離了土地生產的大糧商,他們販賣的糧食,自家土地上生產的大約不會超過一半。在家鄉和北上出關的路途中,更是建立了數量眾多的轉運糧倉。
因此當朝廷頒布了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後,這些糧商立刻把從外地購入的糧食儲存了起來,只是少量的出售了一些糧食,他們認為朝廷的糧食統購政策既然只實施一年,那麼他們便儲存上一年的糧食就是了。
這些糧商原本就有囤積居奇的習慣,因此他們並不在意一年的禁售期。反而覺得,可以趁機在黑市上抬高糧價。
雖然有些在大同、太原地區的糧倉被官府所控制住了,讓他們損失了一部分存糧,但是在這些城市之外的小糧倉,官府卻始終無法掌握。
意識到這個局面之後,洪承疇立刻向朝廷上書,建議朝廷對今年新糧放開管制,算是對去年承諾的兌現。
但是請朝廷下令,對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山東地區,二年以上的陳糧價格繼續進行管制。
另外,他還建議對山西糧商的資格進行審查,頒發糧食行商執照。以每年出售的糧食數量作為定額,限定這些糧商的購糧數量。
一旦發現該糧商購進糧食的數目同出售數目相差過大,朝廷應當對其進行處罰或沒收執照。若是有人無執照而販糧,以違法論處,沒收其所購糧食之外,還應當責以重懲。
於此同時,洪承疇還毫不手軟的砍了幾名囤積居奇的糧商,沒收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