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225章 幾位徽商的難題_頁2
更新:01-09 03:52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商業家族。
不過也正因為商人的地位如此低下,所以朝廷對於商業一向很少進行干涉,而是試圖讓商人們自己管理自己。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即便是經濟發達如江南地區,商人內部也還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小社會。每一種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會,每一個地區的商人都有自己的同鄉會。
這樣的好處是,一旦官府想要讓商人們出錢做一些公益事業,或是提高稅收什麼的,自然會有行會中的頭面人物出頭,為大家爭取一些利益。
而出門在外的商人們,來到一個陌生地區經商時,也能得到同鄉的照應,免得被當地的商人所欺負。
但是壞處就是,行會和同鄉會牢牢的控制住了中小商人,一旦商業的份額被確定了下來,基本上其他人就會被排斥進入這一行業。
也就是說,商業競爭不僅僅是產品價格和質量的競爭,更多的是一種宗法制度下的利益分配。
像胡廣元他們二十七家典當行,經過了艱苦的商業和人際關係的競爭之後,淘汰了其他地區商人和本地商人在這些江南大城中的典當業。
就如同當初別人阻擾他們進入一樣,現在他們也能制定規則,不允許其他人進入自家典當行覆蓋的區域內,同他們進行競爭。
胡廣元他們設想的非常好,但是事態的發展很快就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典當行商人,幾乎在銀行剛剛成立,汪逢元就把目光瞄準了,揚州、蘇州、松江、金陵、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等江南名城。
同崇禎著眼於布局全國,把銀行網點先在兩京一十三省建立起來,從而構建起初步的金融網絡,讓大明的財富通過銀行網絡順暢的流動起來不同。
汪逢元認為,首先應該讓銀行在最富饒的江南地區紮下根來,比起在全國範圍內調動資金,在江蘇、浙江、南直隸三地調動資金,成本最為低廉,時間最為短促,而回報也最為豐厚。
這三個地區大小城鎮數百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就超過了3座,大明一半以上的財富都蓄積在這一區域。只要控制住了這裡,大明中央銀行就能迅速的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汪逢元原本以為自己要花上一番唇舌,才能說服銀行中,戶部和皇帝的代表。但是崇禎雖然對銀行的規劃有一些想法,不過卻無意干涉銀行內部的工作安排,他要幹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實在是無暇分心。
銀行中的戶部代表只關心,銀行能不能及時的資金,好讓戶部名下的糧食系統正常運作起來。
至於代表皇帝的內臣,他們雖然是代表皇帝督促銀行是否按照規劃在發展,但是顯然他們更為關心的,是銀行能不能儘快盈利。
皇莊改制之後,宮內的進項就少了許多。雖說宮內名下的各個工坊盈利不錯,但是那些盈利都被投入到了擴大生產中去了。也許過個幾年,這些工坊都會成為下金蛋的母雞,但是現在不過只是雛雞罷了。
宮內的太監們無兒無女,如果沒有得到外委的任務,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吃那點皇糧。宮內的進項多了,大家手頭就寬裕些,進項少了,大家也不敢抱怨,畢竟現在的皇帝可不是個好惹的。
汪逢元提出先在江南布局的提議,那些內臣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能想著儘快讓銀行盈利,這實在是忠心任事的表現。至於把其他地方稍稍拖後一些,那也不代表他們違背了崇禎的意思。
緩建不等於不建麼,條件成熟的地方先搞,不成熟的地方後搞。這不就是陛下所說的,要用唯物論去指導我們的工作麼。
在一番運作之後,大明中央銀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便大幅度的向江南地區傾斜了。
短短3個月,胡廣元這些經營典當行的徽州商人便意識到,銀行實在是他們的大敵啊。
他們這些典當行手中的優質客戶,同樣也是銀行所要爭取的優質客戶。
而銀行除了低廉的利息之外,還了一種信用擔保的憑證,可以讓這些商人們不使用現金,就能完成交易。
這不僅大大的減少了銀行的儲備金的要求,還為那些商人們降低了貿易成本和縮短了交易時間。
依託著朝廷的信用,銀行很快就搶走了他們手中最有價值的客戶,剩下的都是風險極大的對象。
雖然他們二十七家典當行聯合起來的財力,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