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為戰神 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_頁2
更新:07-31 22:52 作者:風雪雲中路 分類:軍事小說
道導彈,你當你的那些對手都是傻子啊,還是當人家的海空軍都是擺設,四百六十毫米艦炮的確是威力巨大,但是在對手有著大量航母的海軍和一支強大的空軍情況之下,開到人家門口去,只能是自己找死。
不過這些與楊震已經沒有一點關係,這些軍艦蘇聯人怎麼用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就算是蘇聯人,真的開著這些裝備了射程五百公里的彈道導彈和威力巨大的四百六十毫米艦炮的超級戰列艦,去轟擊珍珠港也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儘管在這些艦艇下水之後,蘇聯的海軍實力一躍超過因為二戰已經耗幹了血液,實在無法承受一支龐大海軍巨大消耗,將大量艦艇退役的英國人,成為世界第二大海軍,但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這幾艘巨艦的建造,對於正處於二戰恢復期的蘇聯國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與以海軍立國,既有本身長期積累的對大型艦艇製造使用經驗,並有著完備各種海軍設備研究體系和造船基礎的曰本、英國,以及工業基礎雄厚的美國人不同,蘇聯人原來的造船工業基礎並不發達,在戰前甚至無法自行設計驅逐艦以上的艦艇。
二戰之中的蘇聯艦艇,雖然大部分為自行建造,但原始設計卻是多依靠外國,特別是德國和義大利海軍的支持,建造艦艇所需要的動力系統以及光學方面也有很多東西需要進口,儘管在二戰之中,通過抓捕德國科技人員為自己效力,使得蘇聯人的科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總體實力,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的人才和基礎方面與西方相比還相去甚遠,畢竟德國人在二戰之中,無論如何也稱不上一支海軍強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國力以及科技實力遠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之下,想要建造這些巨型艦艇,代價無疑是巨大的。
不算為了生產出符合需要艦用裝甲鋼而對冶金工業的改造,即便是對造船廠的投入,蘇聯人就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為了建造這些軍艦,蘇聯人將原有的造船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甚至還新建了兩個造船廠。
還有作為艦艇動力所需的,蘇聯人自己從來沒有研製以及生產過類似規模,西方眼下又堅決拒絕出售的大型蒸汽輪機,以及做為主要火力,也從來沒有生產過如此大口徑艦炮的四百六十毫米艦炮,當然,還有對停放這些軍艦軍港的基礎設施的改擴建,要知道之前蘇聯海軍並沒有這麼大的軍艦,所有的軍港都需要改建和擴建。
再加上大型艦艇使用的高倍測距儀、各種光學儀器、無線電通訊設備等其他方面的研究,都要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製,雖說有現成圖紙,甚至是實物可以利用,但是圖紙和實物是兩碼回事,要是只看圖紙就能製造出東西來,那麼還要現場工程師做什麼。
當然還有航母所使用的艦載機,儘管有現成的機種可以改進,但對於從來沒有使用過艦載機的蘇聯人來說,無疑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付出的代價無疑也同樣是相當巨大的,而且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與噴氣式戰鬥機在航母起降上是兩碼回事。
而除了在這些軍艦的直接投入之外,對於所需護航艦艇,以及維持這些巨艦在海上活動的大量補給艦、修理船等輔助艦艇的建造,所需的資金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整體算下來,蘇聯在這幾艘軍艦上的綜合投入幾乎是一個天文數字,甚至幾年蘇聯的軍費,百分之六十都分配給了海軍,這還不算在基礎方面的投入。
雖說這九艘巨艦的加盟,讓蘇聯人的海軍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並促進了蘇聯造船工業以及冶金工業的發展,讓蘇聯一躍成為造船強國,但是建造這種耗資巨大的巨型軍艦,讓蘇聯人本就不富裕的國力消耗極大,國民經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特別是減少了對輕工業的投入。
而且圍繞這些軍艦發展的各種技術,受制於蘇聯工業體系的原因,並未及時擴展到相關的民用領域,建造這些軍艦,讓蘇聯人建造軍艦的水平雖然發展很快,但是民用船舶的建造卻是依舊落後。
整個蘇聯國民經濟發展,也因為這幾艘消耗了天文數字資金的巨艦,被整整拖後了十年,甚至到最後這些巨大的,但是已經落後的戰列艦,不僅成為蘇聯經濟,也成為蘇聯海軍沉重的負擔。
但讓蘇聯海軍捨棄,他們確實還捨不得,畢竟蘇聯海軍大型艦艇的數量,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半葉,在蘇聯經濟達到最高峰期,可以在軍費上投入更多資金之前,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