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第564章癸巳和議
幾年前,朱聿鍵還是有些雄心壯志,要驅除建奴,收復河山。
可是如今已經是隆武九年,而他也有了五十一歲,年過半百。
在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的年代,五十歲已經算是高壽。
如果再年輕十歲,朱聿鍵不會如此急切議和,他現在已是高齡,也不知還能活多少年,眼見著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擊敗滿清,便只有急於求和,然後趁著自己還能做事,為皇子掃清障礙。
老朱家大體是有這個傳統,當年太祖朱元璋,為了子孫能夠順利坐穩江山,便將從龍的功臣,幾乎殺了個乾淨。
朱聿鍵感受到自己時日不多,便也開始動手,準備為皇長子朱琳源打下個安穩的江山。
在隆武朝廷還都南京幾個月內,朱聿鍵連續動作,堵胤錫等一干主戰派,迅速被趕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而堵胤錫雖名義上督師湖廣,但其實被朱聿鍵架空。
原本歸堵胤錫調遣的順系,被留在南京和江北,整編為禁軍和江防軍,保護南京的安全,使得堵胤錫有督師之名,屬下卻沒有什麼兵馬。
留在湖廣的明軍,則由湖北巡撫傅上瑞來節制,而傅上瑞有何騰蛟在朝廷背書,自然是不懼堵胤錫,不會聽從堵胤錫的調遣。
因此堵胤錫雖封了國公,但其實已經被隆武朝廷邊緣化,失去了影響大明國策的能力。
堵胤錫見皇帝有意疏遠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而且也覺得沒有意思,於是服氣稱疾請辭,而隆武居然沒有象徵性的挽留,便恩准了堵胤錫的辭呈。
這讓堵胤錫失望至極,搬到了岳州洞庭湖君山島上隱居,何騰蛟對此自然不放心,安排一員心腹為巴陵知縣,專門監視堵胤錫。
在將主戰派趕出朝廷後,朱以海雖反對議和,但是浙系勢力主要在地方,在朝廷上的聲音卻很小,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主和派淹沒。
六月間,何騰蛟與馮銓終於協商完畢,寫下正式的明清議和條約。
條約表示,清軍不再南侵,而明朝則承認清為北朝,雙方東段邊界以淮河為界,中段邊界以伏牛山、方域山為界,西段以大巴山為界限。
在東線明清交戰激烈之時,西線孫可望攻打成都的戰役已經進行了好幾年。
雖然吳三桂多次挫敗孫可望的進攻,但是西軍每次戰敗之後,用不了多久,便再次捲土重來,使得吳三桂得不到喘息,成都周圍人口流失,田地拋荒,無法支撐關寧軍繼續防守成都。
此前,滿清朝廷還不時給成都輸送物資,可是隨著其它戰線告急,分給吳三桂的物資便越來越少,最後乾脆沒有,再加上入川道路崎嶇,運送物資消耗太大,吳三桂只能放棄成都,撤到了漢中盆地。
而這一切,正好就發生在,江北大戰期間,所以西段以大巴山為界。
條約確定了疆界,並規定,明清南北並立,明朝不稱臣,清也不給明朝稱臣,顧忌了隆武皇帝和大明朝廷的顏面。
作為回報,明朝則在邊境開放榷場,給與滿清便宜,以較低價格與滿清進行貿易。
何騰蛟與滿清談判,達成的這個條約,相比於南宋的《紹興議和》,一不稱臣,二不納貢,反而拿下南陽、汝寧兩個府,並不算丟臉,被隆武朝廷宣傳為一場外交勝利。
當然,除了上面書面條約之外,明清之間,還有一份見不得光的口頭密約,便是滿清將唐藩封地南陽,外加一個汝寧府送給南明,並承諾不再南侵,而明朝則承諾,處理主戰派,殺掉趙雜毛,以獲取滿清的信任。
同時,明朝必須放棄遼東和朝鮮,將東海鎮明軍撤回。
對於滿清的要求,何騰蛟沒有猶豫便答應下來,在趙銘和東海鎮不知情的情況下,便將趙銘的利益和東海鎮的利益出賣。
不過,何騰蛟也明確的告訴滿清,隆武朝廷雖然答應,但是東海鎮未必會聽命,隆武朝廷只能保證,若滿清收取遼東和朝鮮,隆武朝廷不插手,不保證東海鎮會從遼東和朝鮮撤軍。
雙方商議既定,立時互派使團,送交國書和條約,在朱聿鍵與福臨先後蓋上大印後《癸巳和議》立時生效,滿清與明朝正是進入相持階段。
蘇州城,東海總督府邸。
趙銘回到蘇州已經小半年,逐漸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