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_頁3
更新:09-03 09:34 作者:要離刺荊軻 分類:軍事小說
,青壯男子幾乎死了三分之一。河西的失陷,又讓匈奴丟掉了十幾萬本部人口。
匈奴帝國的人口規模已經下降到了歷史低點。
這迫使句犁湖只能將大批別部和奴隸轉為匈奴本部,又加強了軍臣時代的哲別制度,這才讓匈奴帝國不至於崩潰。
但禍患也已經埋下。
當作為主幹和主體的匈奴本部,也就是孿鞮氏、須卜氏、呼衍氏與蘭氏及諸別部氏族的人口在帝國人口構成之中,落到了第二甚至第三群體時。
匈奴帝國的統治根基就已經搖搖欲墜了。
以少民而臨大國,用寡治眾。
匈奴人自己心裡也是發毛的。
誰能保證,占據人口多數的異族奴隸和哲別騎兵們能一直忠心耿耿?
誰能確保西域各國不會聯合起來反水?
而匈奴本部的人口,卻已經少到不足三十萬。
你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人能睡得著?
折合馬的瓦爾那制度,等於是一個窮困的旅人在荒野之中看到了篝火,哪怕明知道有危險,恐怕也得靠近嘗試一番。
因為,這個制度,至少可以為匈奴人解決以少民臨大國,用寡治眾的禍患。
這個制度更符合很多匈奴貴族,特別是那些在夏務運動之中利益受損的貴族的利益。
他們幾乎沒有理由拒絕這個制度。
薩滿祭司們更是上跳下躥,鼓譟聲勢。
為折合馬搖旗吶喊,鼓掌助威。
句犁湖的態度曖昧不清,更是另這一風潮無限膨脹,終於在這碲林大會之前,積聚起足夠的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