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節唯政績論1_頁2
更新:06-14 14:51 作者:要離刺荊軻 分類:軍事小說
威作福。
但你要沒有政績……
就像那大鴻臚公孫昆邪,每次廷議,都是個隱形人。
假如不注意,甚至你都不會知道他的存在。
原因很簡單,他沒有政績。
整個大鴻臚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
於是,大鴻臚的編制一年比一年少,權責一年比一年少。
今年冬十月,大朝議,大鴻臚的排位甚至排在了京輔都尉之後。
堂堂九卿,居然只能坐在一個比兩千石的朝臣身後。
這簡直就是恥辱!
但公孫昆邪又能如何?
他只能眼睜睜的一切生,甚至,他只能眼睜睜的他同僚,將大鴻臚的經費編制瓜分。
而他竟不能一言!
自古弱國無外交,同樣的道理,弱小的官僚集團,就只能眼睜睜人魚肉自己,侵奪自己。
坊間有傳聞,大鴻臚未來甚至可能與內史一般被裁撤。
聽到許九點頭,伍被心裡大喜。
此番他來見許九,自然不僅僅只帶來了問題和麻煩。
也帶來了政績和資源。
畢竟,許九再怎麼說也是自己人。
平壤學苑雖然為了避嫌,不敢公開與許九的密切關係。
但,卻是可以動用人脈和資源,為許九保駕護航。
為他刷名聲,刷政績。
這種事情,很簡單。
過去數年,平壤學苑早就玩的很熟練了。
所以,伍被微微一笑,道:「這安東的第三個隱患,其實就是稅賦……」
………………………………
未央宮,宣室殿之中,劉徹與薄世對坐而視。
剛剛從東宮回來的輕鬆和喜色消失不見,只有嚴肅的氣氛。
「臣昧死再拜陛下:陛下問臣,安東隱憂?臣以為,獨在稅賦……」薄世頓而拜,對劉徹說出了自己一直擔憂的問題。
他離開安東時,安東局勢平穩而迅猛。
表面的繁榮之下,潛藏著無數隱憂。
但,作為前都督,很多事情,他不適合說。
說了那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只能私底下報告和進言,能夠公開說的事情,其實就只是一些安東展過程里必然出現的問題。
其中,這稅賦,問題最大。
劉徹聽著,卻是微微一笑。
安東地區的稅賦問題,在新化城建立之時,就已經存在了。dudu2
可以說是他故意造成的結果。
當初,新化城初立,為了吸引和鼓勵移民,劉徹玩了一個類似後世招商的優惠政策。
也就是所謂的『三減五免』。
根據這個詔命,新移民抵達安東之日起,三年免一切田稅口賦徭役。
然後接下來五年,享有減免一半的優惠。
這個政策刺激和吸引了大量無地百姓,前往安東。
尤其是齊魯地區,從元德三年到元德六年,至少有三十萬百姓,拖家帶口,或通過屯墾團模式,或自己前往。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安東的財稅,幾乎全靠商業以及捕鯨利益所得。
而安東地區的官僚卻與日俱增。
官員要俸祿要開銷,還要維修道路橋樑,組織百姓開墾。
更要承擔各種任務。
目前的情況下,安東財政實際上全靠中央撥款。
這還是護濊軍其實不需要國家掏腰包的情況下——護濊軍的軍費,基本都是由朝鮮真番韓國以及扶餘等藩國貢獻攤派。
而著對這些王國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有著漢朝爸爸保護和撐腰,各國都只需要維持最低限度的軍隊,甚至真番乾脆都取消了軍隊,只保留官吏和衙役以及部分武裝。
其他的人,統統出口到了安東『創匯』。
真番王劉忠漢,得意洋洋,自詡自己聰明才智天下第一。
但這樣的模式,是不能持久的。
特別是現在,隨著安東的人口與墾荒面積不斷增加。
在事實上來說,安東單薄的財政收入,已經難以繼續支撐了。
甚至已經難以支撐安東的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