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節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_頁2
更新:06-14 14:49 作者:要離刺荊軻 分類:軍事小說
最好的證據,就是考舉。
一年數千,甚至近萬名考舉士子,從考舉制度中誕生。
而每年的參考人數,也是逐年上升。
根據少府和丞相府的預計,五年後,一次考舉的參考人數很有可能會突破十萬人!
這是什麼概念?
每五百人之中,就有一個過去概念里的知識分子、士大夫。
在這樣的局面下,傳統的士大夫家族惶惶不安,尋求轉型,而新興知識分子則一邊仰望著張、汲、顏的傳奇,幻想著自己也可以遇到這樣的明主,另外一方面,卻又在惶惶不安之中自卑,自憐自艾。
至於類似張常這樣,在過去或許算得上人才的舊官僚,但在今天,價值卻在不斷貶值。
且貶值度與考舉的增長度成正比。
考舉人數越多,含金量越低。
士大夫們,已經迅從過去的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
其處境,頗有些類似未來的大學僧。
一開始,是天之驕子,隨後,逐年貶值,最終,為了一個工作機會而不得不奔波於各個不同的公司之間……
一次公務員考試,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不能適應,就只能被淘汰。
而顯然,張常不願意自己被淘汰。
於是,他選擇給夏義當幕僚。
而夏義,作為匈奴單于,哪怕他是天子冊封的單于。
但是,卻很少有高級知識分子願意為他效勞。
畢竟,大家不傻,給夏義當幕僚,其結果很可能會是自絕於仕途——誰敢用一個給匈奴人當過幕僚和食客的官員?
捫心自問,大家都覺得,若自己是九卿,肯定不會樂意提拔和保舉一個給匈奴人當過幕僚的人。
但張常卻不同。
他只能選擇這條道路突圍。
自然,他就只能盡心盡力的輔佐夏義。
希望未來,可以在漢室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因為張常很清楚,未來的朝廷肯定需要熟悉草原和塞外事務,善於處理和管理遊牧部族以及夷狄諸國的官員。
而事實也證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能有甜頭。
譬如,安東的大展,也譬如張、汲、顏的家之路。
是以,張常立刻就建議夏義給長安上疏,請改龍城之名。
而夏義,則也有此意。
不過,他的想法顯然與張常不同。
張常是站在漢家官員的思維上考慮問題,而他夏義,則是天子的鷹犬。
他很清楚,自己必須要比其他人想像中更乖巧,更恭順,才能在天子面前博一個好印象。
在考慮了一會後,夏義搖搖頭,道:「寡人既是陛下臣,豈能事事讓陛下操勞?勿為也!不如先生為寡人想一個好城名,寡人再奏請陛下恩准!」
張常聞言,也是點點頭,反正,他的職責只是出主意,對得起夏義給的俸祿和賞賜就可以了。
微微琢磨了一下,張常就拜道:「單于既蒙聖天子之恩,主匈奴之事,且夫陛下乃欲以單于,教化諸部,不若單于奏請陛下,請改龍城曰:順德……」
「這個名字好!」夏義聞言,立刻眼前一亮。
順德二字,在他眼裡真是太妙了!
一則,這個順字,表達了他的順服和臣服,二則,當今天子年號元德。
這拍馬屁,當然得拍在大腿上了!
「請先生為我草擬表章……」夏義立刻就道,對張常的印象更是拔高了一個等級,覺得可以提高對方的待遇和薪金了。
「諾!」張常聞言,恭拜道。
就這樣,將龍城更名為順德的事情就定了下來,只等夏義表章抵達長安,天子恩准就可以正式更名了。
張常想了想,又進言道:「今單于奉陛下命,鎮撫龍城,為漢歸義單于,當遣使傳召各部,來龍城朝拜單于,以正大義名分!」
夏義聞言,當然是連連點頭:「合該如此!合該如此!」
他這個單于,雖然受封兩年了,但至今是個光杆司令。
在這龍城之中,也就那麼幾十個扈從、幕僚以及天子賜給的衛隊可以指揮。
其他人,大抵是不會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