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會演戲啊 第五百七十章 鏗鏘三人行(二)_頁2
更新:11-01 08:03 作者:小時光戀曲 分類:都市小說
七百多萬人。它的人口主要來自各時代的移民,移民們文化、語言、習慣都不相同。
這種地方在經濟發展起來後,它當然會自發的產生市民文化,然後有繁榮的文化產品,但它不會這麼快,這麼早。因為文化的發展一般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的,而且也要有一大批人持續性的專職創作,提供足夠多的文化產品。
所以最早的「港地文化」,其實是各地方移民中的精英帶來的地方文化,其中魔都派絕對人數雖然不多,但文化精英質量高,這些人出自當時亞洲最大城市之一,他們的作品和生活方式最具影響力,最吸引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實質上成為港地市民的主流文化。
方沂也參與討論,他扮演百科全書,側面映證主持三人組的說法是正確的。
比如港地的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霑和蔡瀾分別是浙、滬、羊城、潮州人。這四個人作品質量較高,產量相當大,但全都不是土著。
就拿金庸舉例,假如他從小生活在港地,受英式教育,沒有一天接觸過內地文化——然後寫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是不可能的。
有個更明顯的例證是韓國。韓國的本土人才和市場比港地起步條件好,但今天的韓國文化產品實質是美式和東亞儒家的縫合——不論是炸雞、部隊鍋還是kpop。
韓國絕對的內部自發文化相當匱乏,撐不起這樣的創作產量,何況港地呢?
幾人論證一半天,得出什麼結論?
港地文化產品本身是對大陸地方文化的吸收再創作,最早八十年代前後,才真正誕生結合港地特色的文化產品——我們熟悉的港片。
之後港片發光發亮了十來年,反向影響大陸乃至於整個亞洲。
它不是港地這個地方太牛,天生就能拍出好電影,而是那一代英雄造時勢,最終會均值回歸。
非要硬給港片找個祖宗的話,它的源頭的確是在北方。
方沂和三人組聊的挺愉快,基本達成共識,眾人都明白,但沒有人挑明了直言:「港片」不存在原汁原味,這是個偽命題,它本身就是文化結合的產物。
所以如果你在金像獎上,因為《十二生肖》這個片子不夠「港味」,給出偏頗的獎項評定,只能說相當滑稽。
底層小市民可能無法認識到這一點,但作為給出獎項的文化精英,擁有更多的閱歷和見識,也有引領本地文化界走入正軌的責任,當然不能犯這樣的錯誤,你要是犯錯了,你可就把這獎項公信力弄完蛋了。
方沂頻繁點頭,在一次話題間歇期鬆了口氣。
大家點到為止,無奈話題太尖銳,讓懂的人聽到了也不會很好受。
還好節目播出的時候,已經出了結果。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