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趙括,人在長平 第四百零五章 三年積蓄再叩關,三軍匯聚咸陽城
更新:02-26 07:57 作者:山中料石 分類:科幻小說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
時間飛轉,又一個三年過去。
華夏大地之上,趙國的紅旗早已插遍,而經過三年的耕耘,人們也紛紛從新政中獲得了溫飽的期盼。唯獨在華夏的西南,秦國猶如一塊狗皮膏藥一般黏在了趙國的身上。
三年的連續豐收,不僅將當年滅韓、魏、楚三國大戰時所消耗的糧秣給補了回來,府庫中更是充盈。而已經升任內閣首輔的呂不韋不僅在邯鄲城新見了一座巨大的糧倉,甚至還在河西郡和蜀郡修築了兩座特大的糧倉,以供戰事之用。
如今,就連這兩座新修的特大糧倉也已經裝滿了糧食,可謂之糧足矣!
軍事方面,經過與秦軍的輪戰,趙軍的戰力即便在平和的三年之中也沒有被落下,甚至因為南軍這隻新軍的建立,在山地叢林作戰方面,趙軍又有了新的突破。
如今的趙國,光是甲種常備大軍已經擁有近三十萬大軍,且都是上過戰場,見過血的,這還是趙括精兵簡政之下的成果,而各地的守軍也都已補充到位,大軍守軍上萬,小郡守軍五千,足足也有十餘萬人馬,而丙鍾屯田兵那就更多了,光是遼東便有十萬!可謂之兵多也!
反觀秦國,因為連年被趙國大軍三面襲擾,不肯認輸的秦王迫不得已不斷地加強著軍事投入,為了應付趙軍的輪戰,秦王不得不在前線長期囤積近七萬大軍。
以不過一郡之地,長期豢養著七萬主力,若是再算上倍於之的輔兵,不可不稱之為窮兵黷武也。而這七萬大軍對於關中的百姓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而沉重的包袱,稅收之重可見一斑。甚至不客氣的說,幾乎每一粒從秦國土地上長出的糧食都會用到軍事相關的事情之中。
即便如此,秦王想要長期保持如此規模的大軍仍是遠遠不足,畢竟底層老百姓的油水早就被嚴苛的秦法給榨得差不多了,秦王再還想要刮,卻也刮不出多少油了。
無奈之下的秦王只好將目光瞧向了比之底層貧民稍好一些的平民們,相較於最底層的百姓,這些平民有一個幾乎共同的特點——他們幾乎都是清一色地從底層通過戰爭獲得一系列爵位和福利的。
原本可以少交稅賦的「公士」、「上造」們,如今也得同普通秦民一般全額繳納稅賦,包括那些雜七雜八的聽得有些費解的稅賦;
原本無需參加徭役的「不更」的家人們,也重新被徵發了起來,修補城池、春米做飯;
一切彷佛回到了商君來到秦國之前,不僅上升通道徹底淪為虛假,更重要的是國家的信譽再一次徹底破產。
然而,在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之後,秦國的形式依舊沒能好轉,只能說軍備競賽所需的投入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這種明顯不對等的軍備競賽。當然,這也與秦王動手的對象不對有關係。
赤腳而走的貧民和剛剛溫飽的平民們能有幾個油水,能被割幾次韭菜?
要割還是得割那些達官貴人的!
當然,秦王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要那些貴族出血的困難程度遠遠高於割底層人民韭菜的難度,同時還需要冒著自己被推翻的風險。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秦王當然不會、也不願意走這一步。
但隨著秦國戰爭潛力的耗盡,或者說是秦人底層已經割無可割、刮無可刮之時,無奈之下的秦王,也只能將目光投向了秦國的中上層貴族們。
剛開始的時候,秦王還算有些顧及,即便是想要敲點竹槓也不會下死手,即便下死手也會找到一個令各方都無法駁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貪腐軍資」、「有資敵嫌疑」之類的。但漸漸的,秦王發現,這樣來錢實在有些太慢,同時秦王也發現了一個近乎無懈可擊、百試百靈的藉口——「謀反之心」。
隨即,秦王子楚的手腳便大了起來,而秦國的無數大小貴族,漸漸在秦王子楚的嚴重成了一個個任其收割的韭菜,尤其是秦王在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幾乎不可能再贏趙括之後。抱著「不為我用,即為他用」的心態,秦王徹底放飛自我,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裁者。
順之者,或以抄家論,雖損失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