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345章 :好大一根粗大腿!
更新:09-21 03:40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第345章 好大一根粗大腿!
今天是兩章兩發。
……………正…………文……………
智瑤並沒有將「渭水之戰」俘獲的全部楚人交出去,僅是願意讓楚國贖回其中的七千五百人。
雙方就怎麼贖回商談了很久的時間,並不是糾結其它什麼問題,在於一些細節方面。
首先,智瑤希望楚國能夠允許以晉軍的體系去安排這一支楚軍,也就是用晉軍的編制,不再是楚國的體系。
僅是關於用什麼方式去重組軍隊這一點,智氏就跟楚國爭論了半個月。
楚國並不願意承認自己在軍隊體制上輸給晉國,覺得他們自己的編制就挺好,不需要效仿晉國。
晉國脫離周王室的約束是在欒書擔任「元戎」時期出現。
欒書喜歡搞陰謀詭計,有一個「老陰逼」的諢號,看待事情卻是極有前瞻性。
當時的晉國在各方各面已經成長起來,面對楚國的崛起,外加周邊列國的動盪不斷,認為周王室的編制已經不再適用於晉國。
在欒書的提議下,晉軍做出了擴編的舉動,也就是一個「兩」還是保留一乘戰車,緊隨戰車的步兵卻是從二十二名變成七十三名。
那個時候,晉軍一個「兩」是一乘戰車在內的七十五人,一個「卒」四乘戰車在內的三百人,一個「旅」二十乘戰車在內的一千五百人,一個「師」一百乘戰車在內的七千五百人,一個「軍」五百乘戰車在內的三萬七千五百人。
可以說,正是因為欒書對晉軍的改革,奠定了晉國往後對上中原列國都像是毆打小孩子,屢次跟楚軍交鋒總算也不用受困於周王室那種軍隊編制,搞得兵力總是不足而面臨窘境了。
必須了解的一點是,以當時的時間節點,其實也就晉國、齊國和鄭國在總人口、經濟、糧食產糧這三方面支撐下,擁有組建大規模兵團的能力。
齊國想學但是被晉國立刻摁著打,屢屢被卡住也就放棄了。
鄭國則是被晉國和楚國夾在中間,乃至於都變成了老牌投降國,國力一再衰弱之下,軍隊編制擴增自然也就沒了影子。
時間過去那麼多年,晉國還是在享受著欒書對軍隊擴增的好處,某種程度上也要感謝趙盾擔任「元戎」時期讓晉國走向軍果主義的路線。
智瑤之所以要求楚軍用晉軍的編制,看著好像是在幫助完成一種「進化」,然而卻是一種包藏禍心。
楚國的體制跟大多數國家並不一樣,尤其是在軍隊的組建方面,他們當然有建制這麼一種體系,不過只有「王師」才存在嚴謹的建制,比如那一支「左右廣」;其餘的楚軍是貴族帶來多久就自成一部,搞得每一部的楚軍數量都不固定,統帥到底知不知道自己麾下有多少數量的大軍也就成為一種關鍵,偏偏想要知道又很困難。
最後還是子期進行了妥協,同意智氏讓那一批楚軍按照晉軍的編制進行重組。
目前,晉國智氏重組的那一支楚軍,他們正在與吳軍酣戰。
同時,智氏一樣是在跟吳軍爆發交戰。
「誰不知道編制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戰鬥力,要命的是那些貴族絕對不願意讓事情辦成啊!」子期看到了同樣是楚人,由智氏重組後卻是展現出了擁有紀律的一面。
如果子期沒有全程參與重組,或許會懷疑那些被放歸的不是楚人,臨時被晉人掉包,事後才會再次掉包成為楚人再放歸。
楚國為什麼衰弱下去?不就是某一任楚王失去了對貴族的控制,導致新一任的楚王無法拿出更多的力量去對抗吳國,搞得連都城都被吳軍攻陷了嘛!
那些貴族並沒有叛亂自立,他們就是對楚王的命令能推就推,不能推就陰奉陽違,多數的貴族聯合抗拒中央,對地方失去控制的楚國不衰敗才是有鬼了。
「吳軍已被重創?」子期問道。
智瑤頷首道:「吳軍原有三萬,與齊軍一戰勝之易也;我軍與之交戰多日,使之首尾不可兼顧,方有如此景象。」
對於一萬民伕能夠抵抗四天,用四千左右死傷換取將近兩千戰果的事情,老實說智瑤是真的被驚訝到了。
當然了,主要是作為吳軍主將的胥門巢輕視一萬民伕的抵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