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七九四章 重建菏澤_頁2
更新:10-16 01:56 作者:董王不懂 分類:軍事小說
那裡以前便是大湖。地勢一定比周圍低洼,只要將其與其他地方連接的出口給堵住便可畫地為湖。」
李鴻章的膽子可真夠大的,一句話就將整個曹州給賣了,不知道以後曹州的百姓會不會罵他。
曾國藩卻對自己的這個徒弟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他研究過董良,這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華族高層的那些官員無一不是實幹派。
所以今天他們出現在這裡,那是來解決問題的,而
不是來搗漿糊的。
「菏澤?」這個名字董良可是非常熟悉。
哪怕到現在,山東的西南依然是北方湖泊最多的地方。
再看地圖,整個曹州絕對是山東地勢最低的地方。
見到董良沒有說話,李鴻章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出這個頭究竟對還是不對。
「嗯,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剛才我沒有說清楚,我們採用定點泄洪的辦法,肯定是要將當地的百姓提前撤離的。這樣沒有人因為洪水喪生,那麼這災害就算不了什麼,在我華族這裡,華族百姓的人命才是最值錢的。」
「好,元首能夠愛民如子,真乃是天下百姓之幸。」駱秉章抓住時機拍馬屁道。
他是廣東人,只能算是湘軍一系的邊緣人物。而且駱秉章這個人吧,除了穩重還真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華。
董良將他叫來主要還是看在他帶頭投降的份兒上。
「元首,少荃所說的沒錯,上古以來雖然滄海桑田,但是地勢的變化並不大。而且這個菏澤的位置就在考城的東邊,正好是黃河拐彎南下,也是其時長決堤之處。」
沒想到這個位置因為史書的一句記載就定了下來。
實在是現在時間太緊迫了,要不然董良肯定還是要繼續論證一下的。
「接下來就是要確定哪些人撤離的問題。遷移這些人究竟需要多少錢糧。」
董良剛剛說完,李鴻章就問道:「元首,這些人是否也是要遷移到海外去?」
李鴻章也跟某些滿清官員一樣,也在通過報紙偷偷地關注著華族的動態。
董良搖頭:「這次的時間比較緊,人員數量太多,並不會全部遷移到海外,我準備將大部分人轉移到遼東去,諸位不要忘了,關外可是有大把肥沃的土地。」
這東北平原在後世可是華夏的三大糧倉之一啊。
只是滿清出於自己的私心,一直禁止漢人百姓自由遷移過去。
幾人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讚許與佩服。
這個年輕的元首做事情還真是一環套著一環啊。
其實董良沒說,眾人也能夠想到將泄洪區的山東百姓遷移到關外去還能夠鞏固華族在那裡的統治,絕對是一石二鳥。
「如果是現在就遷移的話,走膠東渡海,最快一個月內,移民就能到自己的新定居點,還能種上一季的粗糧,過冬的房子也來得及建好,這個冬天,官府只要再補貼一點糧食,或者是以工代賑,明年這批移民就可以在關外站住腳。」這個時候一直沒講話的胡林翼也接了一句。
董良將房間裡的氛圍營造的很好,讓人忍不住想要插上一句。
他雖然坐在上首,但是他右胳膊肘搭在了膝蓋上,用手背托著下巴,這樣基本上就是平視身前的幾個人。
他的隨意,也讓幾人更加放鬆。
「洪泛區的百姓,有沒有兩百萬?」
董良看向張亮基問道。
張亮基做了兩年山東巡撫,各府的丁口都記在他的心中。
「曹州府在山東的人口較多,一共有四百多萬,不過這兩年因為戰爭,人口流失了不少,三百多萬還是有的。元首,其實曹州的百姓不用全部遷移,咱們可以將泄洪區分為湖區和緩衝區,湖區也就是未來的菏澤湖,這裡的百姓全都要遷移。外圍則是緩衝區,緩衝區在水量過大的時候變成泄洪區,當地也可以留一些百姓,讓他們居住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不是災年的時候,可以允許他們在過渡區耕種。這樣算來,只要遷移兩百萬就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