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二八六章 董瑾_頁2
更新:01-16 23:26 作者:董王不懂 分類:軍事小說
整了火槍生產線,全力生產線膛槍,剛才您也說了發展各地的分局,我覺得可以將燧發槍的生產線放到各個製造分局去,您看可以嗎?」
武器製造乃是關係到政權的安全,兵工廠之前一直都是集中管理,因為董良擔心技術擴散下去,導致槍支不受管控。
但是現在護衛軍擴充得太快了,護衛軍的正規軍雖然只有八個大隊四五千人,現在馬上就要變成十四個大隊七八千人,但是守備隊的數量卻有將近三十個大隊,也就是一萬五千人。
民兵的數量更是有十幾萬人。而董良讓工部要在今年年底之前為每一個民兵配一把燧發槍。
因為董良也不知道自己閩粵的戰爭進度會有多快,他必須要做好準備,要是他跟太平軍一樣走了狗屎運,很快就拿下閩粵,那麼他必須要有一定的兵力作為基礎,而不能僅僅依靠收編當地的勢力。
一旦他要依靠收編當地的勢力,那麼華族政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沒有辦法推行下去了。
那種換湯不換藥的革命並不是真正的革命。
華族的事業不可能依靠簡單的改良來獲得的。
董良沉吟了一下,手指敲打著桌面發出了「噠噠噠」的聲音,非常有韻律。
他想起了護衛軍離開雞籠時,百姓含淚食簞漿壺的情景。
民心可用,就算是現在東番百姓人手一把槍,也不會有人將搶對著護衛軍。
「可以,就這麼安排,每個縣的製造分局都建造一條燧發槍的生產線。另外,咱們工部內部也要加強技術革新,能夠做出技術上重大創新突破的工匠,我還是那句話,華族不吝嗇以爵位相賜。還有你們內部的提拔也是以技術人才優先,工部與其他各部不同,是靠手藝吃飯。」董良說道。
「元首放心,有屬下看著,工部一定能夠完成任務。」林本現在手下怎麼說也管理著上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製造局的工匠。
他早已經不是那個憨厚的匠人。
送走了林本,董良叫來了一位華族高層的新人,這個人也姓董。
他就是跟阿福一起回來的董瑾。
董瑾原本是噶瑪蘭廳的通判,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但是因為董家乃是寒門,董瑾好不容易才得了一個偏遠番廳通判的官職。
這樣的官職換做是其他人,人家都不屑於去做。
然而董瑾卻接了下來,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在噶瑪蘭的時候做了很多實事,穩定了那裡的秩序。
「參見元首。」董瑾見到董良的時候沒有倚老賣老,而是非常恭敬地行禮,他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彬彬有禮的讀書人。
身穿長衫,下巴上的鬍鬚修長整齊,腦袋後的辮子已經剪掉,頭上帶著布冠。
「二叔,不必多禮,咱們是一家人。」董良還是按照族中的輩分去喊董瑾。
董良不喜歡宗族士紳對基層的掌控,但是他並不反對宗族情懷。
華族注重傳承和祖先崇拜,這本身就是以華族人的宗族情懷為基礎的。
董良所反對的只是有人利用宗族的權力去侵蝕政府的權力。
董良身邊可以依仗的親族不多,阿福算是一個,楊瑛瑛只能算半個,現在終於遇到一個士人出身的董瑾,董良肯定要用好。
即使不是因為董瑾本家身份,他這樣誠心投靠的滿清官員,董良也要重用。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