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九百章各回各家(二合一)_頁3
追擊這麼就,就斬敵三個?
這三個人頭還稍微有些存疑,是不是真的韃子腦袋。
張鳳翼、梁廷棟二人身負重任,且畏敵如虎,不敢交戰,致使京畿附近殘破。
清軍劫掠完之後,錘匪也來劫掠。
然後兩方爭先逃竄,那麼多的勤王師,沒有一個人敢於上前與之廝殺。
是何道理?
最主要的就是這兩個領頭的人,丟了大明的臉面。
所以張、梁二人屢次遭到了言官的彈劾,他們二人自知躲不過這一刀。
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張鳳翼就加大計量,服毒自盡了。
十天後,梁廷棟吃大黃也終於吃死了!
但是崇禎仍舊沒有打算放過他們,事沒有辦成,想要一死了之,還要我給你們身後名?
想的美!
朝廷便給他們定了罪,將張鳳翼罷官,梁廷棟處死!
因為他們先死,所以免去了罷官和刀斧的懲罰,無論是身後名還是該有的待遇,通通都沒有。
此番阿濟格突襲京城,縱兵突襲京畿,甚至連大明皇帝的陵寢都給破壞了,明軍依舊按兵不動。
即使是有機可以擊潰清軍,諸如吳國俊那種處理,但他們仍舊不敢出戰。
縱然是祖大壽帶隊也無計可施。
由此可見,大明對於大清的戰爭,這個時節就完全處於守勢,在兵力、財力方面上也逐漸失去了優勢。
更不用說明軍的指揮系統也陷入了混亂當中。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崇禎還是他下面的謀臣們,都想著是如何推卸責任,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特別是有些聰明人看出來清軍只想劫掠,便任由他們劫掠了。
總之不去攻打北京城,奪了皇帝鳥位,都好說。
甚至進一步說,清軍劫掠劫掠的也不是我的家產,著什麼急啊?
崇禎以宦官為心腹,行使監軍大全。
不但使得文武將吏難以施展各自的才能,同樣也不想在他們的手底下打仗。
太監可比文官還會搶功呢,他們要把功勞搶在手裡,去讓皇帝高興,至於什麼錢財,只有他們收孝順的份,從來沒有往外撒的時候。
誰願意給他們效命啊?
都到了這個時候,他們依舊沒有看清楚明軍所需要的版本是什麼?
單純的認為皇權至高無上,只要皇帝高興了,我管其餘人高興不高興做什麼?
總督關寧太監高起潛,當清軍出走的時候,得到冷口守將請求率兵守住關口,以堵住清軍的歸路。
他卻下令讓清軍出關出到一半咱們再去進攻,實則內心想的就是趕緊讓清軍滾蛋。
直到清軍全都出關後,他都沒有率兵增援冷口,導致守將打了一半便後撤,完全放棄此地的守衛。
就斬首三級的戰績,還是被兵部侍郎仇維禎給太監敘功填上的。
結果被御史彈劾說是給太監敘功別有用意,請求罷免內臣督兵,被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的崇禎聽的大怒。
太監就不能立功了是嗎?
你們就是想要讓朕再次放棄耳目,然後任你們擺弄欺騙,順便就把金御史下了詔獄,前去陪高迎祥。
恰巧外面雷聲轟鳴,一道閃電從御座前略過,嚇得崇禎以為是上天給他警示,莫要做違背祖宗的決定。
當庭釋放金御史,免得糟了天罰。
無論是清軍還是錘匪,都可以在京畿之地來回自由,就讓天下人看大明的越看越要失去民心了。
連京畿附近的百姓的生命財產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更不用說其他天高皇帝遠的地方。
大明君驕而臣諂,兵弱而民窮,就快滅亡了。
相比於東路戰況孱弱,大明數萬官軍目送清軍離開,靖遼伯吳國俊則是連戰連捷。
他給崇禎上的奏摺是天天收復失地,逼的錘匪後撤。
實則是幫助賀今朝護送人口。
縱然有百姓想法子逃回官軍這裡,也被他好好收留,然後第二日便再差人送回去。
如此搞心態之下,讓這幫不肯離開家鄉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