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本走向歷史 第三六九章 馬嵬之亂的真相(一)_頁2
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的草原民族沒有占據河西、隴右、朔方這些半耕半牧的地方。
僅僅依靠放牧而不進行的農耕的草原民族,就像是無根之萍,有沒有堅固的城寨,沒有持久力,推起來比較容易。
有人若是不信的話可以拿此時的高麗做比較,高麗的軍力不見的有草原的那些遊牧民族強,但大唐卻前前後後打了二十年,方才將其國力耗干,將其降服。
而後來的契丹蒙古等之所以那樣的難纏,就是因為兒皇帝石敬瑭將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割了出去。
使得遊牧民族得到了足夠多的耕地,以及會種地的漢人……
王慶思維發散的有些厲害,不過倒也不是廢話,而是為了說明吐蕃的強勢崛起對唐朝軍制的影響。
吐蕃不同於突厥等遊牧民族,他們有足夠的耕地去耕作,而且幅員遼闊,兵強馬壯。
嚴重威脅了大唐對西北方的經營。
對待吐蕃,沒有辦法做到如同其餘遊牧民族那樣一舉擊潰,所能做的便是屯兵河西、隴右相互攻防。
這樣一來就需要很多的兵馬常駐,而半農半兵的府兵制顯然就不再合適,於是節度使制度便應運而生。
節度使制度出來之後,府兵制也就名存實亡了。
唐玄宗中後期,之所以明知李林甫楊國忠的德行,還依然要長久的任命他們,並且不斷的擴大宰相的權力,便是為了制約因為吐蕃崛起而設立的節度使們。
想要制約這些權力極大並且擁有強橫實力的地方軍頭,一個老好人的宰相自然是不行的,所以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以及專權亂國的楊國忠也應運而生。
可以說,唐玄宗的這一手玩的很玄,不過他憑藉著他極高的政治智慧,還是安穩的渡過了幾十年,並且開創了開元盛世,將大唐推到最繁盛。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隨著地方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這個他努力維持的平衡終於不復存在了。
安祿山起兵,二十七天從范陽往南打到陳留,奔襲八百里。
而後安祿山前鋒鐵騎往西沿著黃河快速推進,占領滎陽而後於虎牢關大敗封常清,於洛陽再敗封常清,從陳留出發到占領洛陽,不過用了七天。
而後封常清帶領潰兵一路往西奔走,至陝郡與高仙芝匯合,二人商議一番之後,以『陝郡破敗,無有民夫,難以守衛』等為由,帶兵撤往潼關。
於是安祿山軍,兩天之後得陝郡。
也就是說從陳留到直逼潼關安祿山不過用了九天時間。
同樣八百里的距離,安祿山從范陽南下,沿著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還用了二十五天,而現在從陳留前往潼關一路上各種關卡和城市,還有十萬大軍頂著,只用了不到十天……
而一開始,唐玄宗給出的作戰計劃卻是令封常清於洛陽滯留安軍半個月。
高仙芝於陝郡滯留安軍二十天往上,為東進山西的朔方軍贏得側面攻擊的時間,而他們卻只維持了九天……
到此時,中央與地方節度使之間的矛盾已經重重。
再加上哥舒翰帶領隴右、河西之兵前來,李隆基擔心他與封常清、高仙芝合為一處之後,會嚴重威脅朝廷,所以便提前將高仙芝、封常清二人處死。
事實上,此時哥舒翰部下就已經有很多人提議在駐守潼關之前,陳兵一萬在長安外,直接兵諫先將楊國忠弄死。
不僅是他們,京中以及各個地方也是鋪天蓋地的要求懲處楊國忠以及其黨羽,並且任命一直被唐玄宗關起來的太子等諸王。
宰相是皇帝權力的外延,也是李隆制約地方節度使的最大依仗,如果楊國忠被處死,就代表著皇權會被大大的削弱。
太子等人被放出,對於李隆基來說也是極大的分權。
依照唐玄宗的性子,自然是不能忍受這樣的事情,所以權衡之後,就在哥舒翰還沒有與封常清、高仙芝二人碰面之後,提前出手將二人處死,用來震懾那些不停給他施加壓力各地軍方。
並且將他二人約兩千多一直捨不得用保存下來的精兵收歸自己所有,由忠於皇帝的將領李希光統領,用來牽制哥舒翰,不讓他們輕舉妄動……
燃武閣小說網 www.ranw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