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牢獄卒開始 第六二一章 不動心與心齋!_頁2
更新:10-10 07:32 作者:我等風雪又一年 分類:玄幻小說
一般。
歷青鋒看著自己的一切認知逐漸構建而出的廣廈那好似世間最完美的巨型宮殿。
那好似比之帝下之都都還要恢宏壯闊的宮殿的剎那
「心齋原來也不是只有一種解釋的」
明心見性,見心靈之海最深處的山的時候,心齋在歷青鋒認知之中是仙道根本修煉法。
而此刻,
他知道,心齋也可以理解為將心的認知和一切知識體系,構建出一座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心中房屋。
這或許就是王陽明心學真正的本義,只是陽明先生受限於語言文字的局限,無法將其表達得完全清楚,又或者說他本就已經表達的極端的清楚了,只是後人無法理解。
陽明心學的核心不動心,心如明鏡,物來則照,照則明察秋毫!
這說的是心學修煉到大成之後,外界乃至於任何事物認知都無法動搖這心絲毫,但這只是基礎的一點畢竟對於最廣大的人來說,知識越少越剛愎自用而永遠不會覺得自己有錯,那樣也是不動心但那樣的不動心顯然不是陽明先生所說所修的不動心。
於是,加上了第二點基礎條件,不動心必須能做到心如明鏡,物來則照,照則明察秋毫如此才是真正的不動心!
這說的便是有了這樣一顆完整的真正的不動心之後,任何事物,哪怕是從來不曾接觸而第一次接觸的事物,也能以這真正的不動心如同明鏡一般將其照出其一切細節和本質。
也即是能極快的正確了解和認知乃至於掌控任何一件忽然遇到的新事物。
如王陽明,其三十六歲龍場悟道,在之前,其人不曾涉及任何軍事,然而在其龍場悟道而出山後,百戰百勝!
這一切便是王陽明講述的心學。
此前的歷青鋒是將心學歸為了一種超凡的學問,但此刻他忽然察覺到他此刻開始構造的心齋,何嘗不就是那真正的不動心呢?
以大同信念為地基和骨架,融合一生所學所經歷的一切知識,將其嚴絲合縫的構建出一道鏡子一般的宮殿體系,或者說思維認知體系。
這思維認知體系內其實可以沒有任何知識,只是空無一物的鏡子。
可這完整的正確的認知體系建立之後,任何新事物出現,這一整個完善的心齋體系便能將任何事物都瞬間從本質到細節到宏觀完完全全的剖析而出。
這便是照則秋毫必現!
這也讓歷青鋒想到了前世古代的儒家讀書最開始的基礎——立志!
讀書必先立志!
此後一切所學所經歷,都要將其融合到最初立志的核心之上。
儒家一直都在嘗試以心齋的方法修煉!
只是,儒家自己沒有記載心齋,莊子以孔子和顏回的問答記載了心齋,卻被認為是莊子對孔子的污衊而不去深入研究,就算有不少人研究,也到底研究錯了方向,竟然將心齋理解為齋戒清心。
也唯有王陽明,從小便立志要成為聖人,不喜科舉之法,不浪費生命去做文章雕琢,而是涉獵百家,為了成聖,他幼年習佛而覺佛無忠孝且不事生產而棄之,青年習道,能於洞中提前十日卜算出友人十日後來尋他,卻因這道法神通是個人靜下來都能學會而放棄,而後中年習儒,從理學入手而及與孟子,會於大學而同於莊周,真正會通三家
心學才得以橫空出世!
儒家的立志也才真正的展現出其威能!
而除卻王陽明之外,一切儒生之立志,不過自欺欺人之舉動而已。
「立志心齋仙,或者聖」
王陽明幼年立志想要成為的聖人,恐怕不是孔夫子、堯舜禹那樣的聖人,而是超脫之後的存在,也即是仙!
豁然開朗!
歷青鋒心中只覺得愉悅至極,有種好似即將找到了生命真正的存在意義的喜悅。
「庶民學宮此後也當以立志為基!」
「但我卻必須將立志講述明白萬不可如同前世一般,只是塑造出一個知曉要立志,卻不知道立志到底是什麼,到底為什麼的儒門來」
「甚至要比王陽明先生講述得更加明白」
畢竟,王陽明留下的心學,自他以後,只有一個人真正讀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