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的生存法則 70大難當頭方可見人心二婚事_頁2
世家,有錯能改,善莫大焉。
當天鬧了很大的動靜後,得到賠償的老百姓帶著感感戴德離去後,方敬宣也差人送了些銀子來,後來如善也免不過樣,又送了五百兩銀子,甚至慶昌侯府和余家也各送了一萬兩及兩千兩銀子來,方敬宣和如善都是方家出嫁的女兒,她們幫扶娘家也是情理之中,余家閨女是方家的媳婦,身為姻親,也可以意思意思一下的。慶昌侯府夫人與方家媳婦同姐妹,這回也是雪中送炭,傳揚開去,哪個不豎起大拇指讚美的。因為有諸多人相幫,方府先前蒙受的形像陡然高大起來,外人紛紛誇讚方家諸子不愧為讀書人,不但孝順,還能擔當大責,是個有擔當的。區區一個姨娘犯了事,居然出動全家給收拾爛攤子,這樣的氣魄,放眼整座京城,也找不出第二家了。
當天晚上,方敬瀾與張姨娘及一干她的心腹婆子全被放了回來。
*
方敬瀾在大理寺的牢房裡呆了三天,這三天來,簡直是度日如年了。雖然大理寺的人對他還算客氣,沒有用刑,也沒有逼供,也只是很客氣地詢問了些關於張氏之事。自己的妾室在自己眼皮子下做出這樣的事,方敬瀾頭都要氣炸了,但是他不愧是能屈能伸的讀書人,很快就坦承了張氏所犯下的罪行,並竭力承擔即將下來的一切後果——知禮第二日便來與他通氣了,先坦白從寬,再演個苦情記。
方敬瀾這一招玩得妙呀,原來還鄙夷他沒能管好內宅的官員,見他如此痛快承認自己的失責,並深深忤悔,反還給了些許佩服,也沒過多為難他。只是讓他簽字畫了押,等待進一步的刑部問責。
而張氏,張氏就沒那麼聰明了,先是狡辯再扮柔弱,後來見扮柔弱行不通後,又強辭奪理,最後還耀武揚威,把她嫁入豫郡王府的女兒也給搬了出來,並且還威逼利誘,極其囂張,可惜她運氣不大好,審問她的可是大理寺最公正嚴明無私的楊士河。這位楊士河為官清廉,京里數一數二的「釘子戶」,軟硬不吃,脾性極怪,眼裡揉不得一粒沙子,生平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為虎作倀、為非作歹之人,一旦有犯事的官員犯在手上,不死也要脫層皮了。偏張氏犯了他的大忌,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想當然,張氏狠受了一頓苦頭。
最終,在見識了這位楊大人鐵面無私後,張氏總算老實了,交代了罪行。剛開始她還想遮遮掩醃不肯說實話的,但最終與手下心腹的供詞不符,又狠受了排頭,這才老老實實把罪行全吐了出來。
又過了兩天,刑部發了話下來,按如情的解釋便是:方敬瀾內宅管束不力,以至引發如此禍事,按律當革職查辦。然,鑑於認罪態度好,並積極作出賠償事宜,以彌補過錯。就從輕發落,革去鹽運使司的職務,外放至湖北襄陽任知府,任期四年,以觀後效。
大慶朝官員升遷制度自有一套較完善體系,一般情況下,中了進士,一是進翰林,二是外放,任期滿後,或政績不錯,又繼續往肥點的地方任職,若成績繼續開花,便從知縣升知府,再從知府一路往下一級一級地升上去。一般外放個四年到八年,如果中央有人,便能進入京城為官。如果中央沒人,便在地方上當個土黃帝也是不錯的,但總體來說,同樣品秩的情況下,京官卻要比地方官高半個品秩。
方敬瀾貶至襄陽任知府,原先的三品肥官陡然貶了六個品秩,也算是近乎滅頂的打擊,尤其方敬瀾今年已四十有三,外放幾年回來,近五旬的年紀,正是成熟穩重的年紀,只要京里有人,升官的可能性還是滿高的,但不知又要熬多少年了。
其實,因內宅闖出來的事兒禍及官運,確實挺冤的,但遺憾歸遺憾,卻沒有人同情方敬瀾。但方敬瀾丟了鹽運使司的官兒,發配外省任知府,對方家來說,也還算能接受,至少,仍是有官職在身,先前比起知禮最壞的打算,丟官閒賦在家又要好太多了。再來,知禮三兄弟沒有受影響。已是難能可貴了。更難得的是,因為此次知禮把這件事處理得極好,在民間及仕林極有威望,並且極得上司器重,甚至連當今聖上也破例召見了兩回。只要能得天子賞識,方家不愁沒有未來。
方敬瀾回到府後,如情嚇了一大跳,先前還風度翩翩英俊瀟酒的中年大叔,原先也只不過幾根白頭髮點綴其間,可這才短短三天時間,便平空生出了大半華發,原本還算平滑的臉上也刻上好些皺紋,臉也瘦了一大圈,看起來在大理寺的三天時光著實讓他吃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