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七百八十二章 千古英雄成底事_頁2
史上多少征服者因為後力不繼,而不得不黯然放棄已經唾手可得的成果,而讓敵人絕地逢生或是擁有捲土重來的能力。
在這種良好心情的環繞下,我特地抽出時間參觀了位於內城的皇家大圖書館。
負責陪同兼作嚮導的,則是當地著名醫院的院長,景教徒朱爾吉斯,一位頭帶平折方巾,身穿黑色褶邊大袍,留著大把花白鬍子,他也是曼蘇爾的醫學顧問,現在則是城中景教徒推舉出來的代表。
這時也是早期阿拉伯帝國的一種常態,由於崛起於沙漠中的阿拉比亞民族的文明底蘊有限,事實上國內那些詩歌、語言學、文學、數學、天文星象、醫療、工程師、高級工匠等職業和領域,都是由前朝沿襲下來的,那些其他信仰和民族的臣民為主。
皇家大圖書館裡,無數層層疊疊盛放在石質和木板隔間裡的大小捲軸,構成了一面面的扇形隔牆,大部分是羊皮和紙草,還有少量可在木版和金屬片上的古籍。
其中只有很少的伊斯蘭教相關的著作和典籍(語氣誕生不過兩三百年有關),大部分是其他民族和外國的作品,歐幾里得到托勒密。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在這裡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著作。
據說相當部分都是來自埃及的亞歷山大大圖書館。
此外還有大量不知道用途的古物。希臘、埃及、波斯、乃至更久遠巴比倫、蘇美爾風格的飾物,像是博物館一樣陳列在空曠的穹頂之下,其中大部分來自阿拔斯王朝建立過程中的貢品和戰利品,還有小部分則是通過商人,從各地收集而來的。
堆放著大量空白的羊皮紙和草紙版的,抄錄大廳內,最多時可以容納數百上千人同時工作,光是用來提供照明的集簇燈具。就多達數十座。
此外還有格局稍微小一些的研究院和翻譯廳,一些類似鍊金術實驗室及其材料庫房之類的存在,另一些,則是由舒適的軟榻和波斯沙發組成的休息室。
四壁乃至穹頂上,用青金石和滇綠顏料彩繪出繁複的阿拉伯式蔓紋卷花,在牆柱和拱頂過渡的隔層之間,用金粉寫上阿米爾文字的聖訓教導。
其中最大最顯目的正面一條。按照翻譯就是「求知,哪怕遠在中國」。
雖然只是一座皇家大圖書館,卻代表了全國知識和學術成果和典藏的集大成者,已經很有些,後世那座大名鼎鼎作為學術研究,藏書兼翻譯機構綜合體的智慧宮的雛形。對阿拔斯王朝全國各地的宗教活動和理論研究,具有最終指導意義。
理論上說,只要掌握了這裡的一切,從文化承載和歷史傳承上,消滅這個王朝的痕跡。就比較容易了。一個時區大部分文字記載,最後只剩下傳說的王朝。基本是翻不起什麼浪花來的。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後世穆斯林那些自成體系,多層次的宗教學校還沒有誕生,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也要等到十三世紀才誕生,發展信徒授予知識的類似的功能,都是由地區性的清真寺來承當,還沒能形成系統的理論和制度。
那個時代,學術研究跟珠寶細工和其他手藝一樣,被認為是獨家經營的行業,是父子相傳的。
因此此時的大多數理論學習,都是採取類似傳統作坊學徒式的口傳幫帶制度,無論是效率還是成果都相當有限,直到數十年後第四代哈里發瑪蒙,建立起智慧宮為名的最早一批教育機構,伊斯蘭教才真正迎來走向理論成熟和鼎盛的時代,。
按照正常的歷史,直到公元771年,才會有一位印度旅行家,曾將一篇天文學論文傳入巴格達,這篇論文叫做《西德罕塔》,曼蘇爾命令學者法薩里把這篇論文譯成阿拉伯語,法薩里因此就成為伊斯蘭教的第一個天文學家。
在此之前阿拉比亞人在沙漠裡生活的年代,對於星辰雖然有著原始的崇拜,但是,他們對於星辰從來沒有做過任何科學研究。
包括歐幾里得《幾何學原理》在內一大批書籍,都是曼蘇爾通過外交活動,從拜占庭皇帝應索取的。但是阿拉比亞人不懂希臘語,起初他們必須依靠他們的臣民替他們翻譯,這些翻譯人員,有猶太教徒,有異教徒,特別是景教徒。
這些敘利亞和亞述地區的景教徒,先從希臘語譯成敘利亞語,再從敘利亞語譯成阿拉伯語,最終完成了阿拉伯帝國對歐洲古典時代文化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