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七百零七章盡洗甲兵長不用2_頁3
及指揮上的混亂對正規軍帶來的拖累,麥海迪不得不下令拋開大多數行動龜速或是亂鬨鬨的聖戰軍,而讓自己的主力超前趕路,以免貽誤戰機。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在進攻狀態下,所發動的聖戰,在內部沙爾的總軍需官並不能總是及時足額的提供糧秣的情況下,聖戰軍的狂潮,自然而然變成一場規模浩大在新光復區內搶劫和侵爆地方的盛宴,
麥海迪為首的指揮層,也開始反省和歸納初期的戰鬥之後暴露出來新的弊端,這卻是有著歷史原因的。
由於阿巴斯王朝的版圖遼闊,因此隨著距離權利中樞的距離越遠,那些行省總督實際獲得自主權也越發大。
按照阿巴斯王朝的體制,除了賦予特殊使命的全權總督外,王朝的財政大臣和派駐各省的財政總監;驛站和情報大臣以及行省的驛站長官;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小宗教法院;都由哈里發任命,並直接對他報告工作。除此之外,還有長期派駐行省負責監督總督在內官員的大監察官,他們任期往往比總督的任期更長,這也是哈里發確保集權和控制地方的重要保證。
除了聽命與哈里發的國家常備軍外,行省各地也有數量龐大的地方警備部隊,他們也是地方日常生活和社會底層治安的維持力量。由各省總督根據局勢需要和財力情況,而從地方募集維持數目不定的地方武裝,因此這些警備部隊之間因為地域和民族的差別,戰鬥力和作戰方式上也有不小的差距。
這給具體指揮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和周折,也讓擊敗了敵人後,很難取得較大的戰果,因為除非有強勢的命令驅使,否則那些士兵會停留在當地進行搜刮和搶劫,而不是辛苦的去追擊敵人。因為除了高地各省的兵團和本地誌願兵有固定的薪餉外,其他人都快眼看戰利品來發財。
藉助聖戰軍的掩護,李睿等極少數倖存下來的秘密人員,也得以重新回到了光天化日之下,他以一名「麥瓦利」的身份,拿著刀矛出現在志願兵的序列中。
歷史上,改宗伊斯蘭教的非阿拉伯血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稱他們為「麥瓦利」,麥瓦利人除免納人頭稅外,必須繳納包括土地稅在內的各種賦稅,參加軍隊也只能當步兵。未改宗伊斯蘭教而仍保持原來信仰的原住民,阿拉伯人稱他們為「迪米人」。迪米人的社會地位更低,他們必須繳納包括土地稅和人頭稅在內的一切捐稅,並且不能擔任公職,也不得反對穆斯林。
阿巴斯王朝就是打著這些民族賦予平等權利的口號,推翻了伍麥葉王朝,但掌權後卻背棄了當初大多數承諾,二代哈里發雖然致力於建立起一個高度集權代表社會各個階級和職業的官僚系統,但在地方上顧慮到那些王公貴族的上層利益和特權,所能做的改變卻是相當有限,這也成為各民族不滿和反叛的來源。
因此為了充分調動當地和周邊諸省的戰爭潛力,作為最高軍事統帥的麥海迪,在眾多伊瑪目的見證下,以祖先榮譽的和哈里發賦予的權柄發誓,凡是參加聖戰的「麥瓦利」,都能得到傳統阿利比亞穆斯林的待遇,而願意襄助神聖事業的「迪米人」則得到比同「麥瓦利」的社會地位,哪怕不親自參加,也可以通過武裝和僱傭他人來實現,只要有聖教神職人員的在場見證。
。。。。。。。。。。。
「如果帝國的海軍足以擔當重任,我們又何須藉助東方盟邦的力量。。」
《伊蘇利亞王朝興亡錄:利奧五世在元老院上的演講》
「沿途所見,令人震驚,從波斯灣到紅海,從阿拉比亞半島到東非沿海諸王國,廣大而漫長的海岸,這裡似乎變成了賽里斯人任意出入的後花園。。到處是他們的殖民地和貿易點,」
「無所不在的賽里斯人據點,數量之多和密集的存在感,甚至讓我生出一種錯覺,我並沒有離開賽里斯本土」
「他們的海上優勢,讓他們可以選擇登上任何一處海岸線,輕而易舉的搶劫和擄掠那些人口聚居的村鎮和城市。。無論是異教徒還是基督徒,然後再附近的軍隊趕來之前,滿載而歸。。」
「無論是印度人、埃及人、還是波斯人,或是阿拉比亞人及其附庸的民族,都在他們面前失去古老傳統和優勢,」
「他們一次次的努力和反抗被毫無意外的擊敗,最後只有恭敬的合作者,才被有代價的允許通行在他們控制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