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攻西守_頁2
,終於結束了。
這是一名埃米爾身上繳獲的標誌,只有埃米爾,才能被安拉的地上代言人哈里發賜予,在個人鎧甲和旗幟上使用星月紋章的特權。
在大食國的軍隊序列里,統領一千名以上帶甲士兵的頭領,可以被稱為將軍,但是獨擋一面的領兵大將,才可以被稱作埃米爾,因此埃米爾的範圍,僅限在一些軍區統領和行省軍隊長官,
隨著這名埃米爾的授首,阿巴斯人對泰伯里斯坦起義軍,半個多月的瘋狂反撲和圍剿,終於暫告一個段落,這是一個格外漫長而艱難的月份。
李思遠統領的軍隊,在山地和海濱中與阿拉比亞軍隊周旋,用熟悉的地勢和險要進行抵抗,但在巨大優勢的阿巴斯軍隊推進前,還是不斷的失去一個個據點和城市,並損失將近一大半起義軍的損失。
要知道,他僅僅用了半年多時間,才將起義軍擴充到了萬餘人,十三隻滿編的千人隊,其中有三隻是直屬騎兵組成的千人隊。
雖然期間,還有更多的安息遺民和當地百姓想加入他的隊伍,但是吸取了前人的教訓,他只留下其中年輕力壯山民和自備戰馬騎手,將部隊保持在一個可以維持的限度。
用來自塞里斯的僱傭軍人充當教官,訓練簡單的隊列作戰和集體戰術,畢竟他需要的是一隻可以靈活機動,在北呼羅珊山區與阿巴斯人討伐軍周旋,而不容易潰散的常備武裝。
當然,為了收買人心。
那些被淘汰在士兵名單之外的投奔者,他也沒有輕易放棄,而是將他們按照百人編隊,變成各個市鎮的地方維持武裝,並採納顧問團的策劃,制定較低賦稅標準,沒收被阿拉比亞人占據的土地和財產,然後招募組織貧民進行耕作和放牧,只取走收穫的一小半,重金鼓勵滯留在當地的商人,突破阿巴斯王朝的***,瑋泰伯里斯坦輸入糧食和武器。
再加上裏海對岸不斷批量送來的馬匹和金錢
短時間內建立起相對鬆散的地方統治秩序。他甚至派出使者,嘗試與呼羅珊其他地區幾隻較大的起義軍建立的聯絡,以在呼應作戰和地域情報上進行合作。
但這一切前提,都是在他撐過這次圍剿,自從他誤打誤撞的貿然襲擊了阿巴斯大軍的運輸隊後,
來自大埃米爾統領的北伐大軍,再加上各支就近助戰的東部行省地方軍隊,就像是遇到磁石的鐵砂一般,聚集到了泰伯里斯坦,龐大的兵力沿著東北方山脈,一邊穩步推進,一邊分兵四面出擊,
很短的時間誒,就讓他依靠地形組織的防線,幾乎成了四面漏風的篩子。哪怕他病急亂投醫,把解救的可薩人俘虜,也威逼利誘強行編成軍隊,去迎敵。
他直屬的三隻騎兵隊,不得不象救火隊一樣疲於奔命在並不算寬闊的戰線上,甚至有一小堆阿拉比亞士兵,通過收集的船隻,從沿海繞道到起義軍的背後,差點就上演了一次首府阿莫勒的奪城之變。
如果再不退兵,他就只能在遣散多餘的士兵,放棄平原和丘陵地區,帶著少數親信躲到山中,或是追隨者戰死或跑光之前,與絕對優勢的阿巴斯軍隊決一死戰中,二選一了。
但這一次主宰上蒼的至高神胡馬拉似乎再次眷顧了他。在他親率數百名擅長攀越的山民,段算越過山脈繞道敵人後方,進行武裝偵察的時候,卻發現大部分阿拉比亞軍隊已經推走了,於是武裝偵察變成前後呼應的武裝襲擊。
短期內,泰伯里斯坦再次和呼羅珊連成一片。
從北方阿拉斯罕草原回師,又轉戰泰伯里斯坦的大埃米爾,自然有不得不退兵的理由,因為巴格達方面累死三匹駿馬加緊送來的消息。
前朝的最後一位王族,古什萊族之鷹——拉赫曼,已經帶著數量眾多的軍隊,出現巴勒斯坦沿海,眼看兵鋒直指聖城耶路撒冷。
相比始終無法討平的泰伯里斯坦,或是正在失去控制的亞美尼亞,這些邊遠地區的反抗,一個擁有前朝名分的逆賊,才是阿巴斯王朝最可怕的威脅和心腹大患,如果沒有足夠的對應措施,一旦讓他在當地站穩腳跟,沿著肥沃的約旦河流域,北上進入倭馬亞王朝的故都大馬士革,得到當地那些前朝遺民故臣的響應,那就不是簡單的統治危機可以形容的。
為此正在夏宮的曼殊爾大君,已經停止了朝貢的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