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第三十四章 戰爭之門_頁2
接下來的三天,擔當主角的依然是中國海軍。
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國海軍進行了大規模裁軍,艦隊規模幾乎縮小了一半,但是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太平洋方向上,中國海軍只保留了兩支艦隊,即面向西難太平洋的第五艦隊、以及面向東太平洋的第三艦隊。因為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在戰後均建立了親華政權,而且這兩個國家的主體是不列顛後裔,而英國在戰後與中國的關係極為密切,所以澳大利亞、紐西蘭跟中國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此外,在經濟層面上,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在戰後進行重建,主要是通過出口原料來獲取資金,而中國正是這兩個國家的頭號貿易國,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為這兩個國家的產業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因此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也不可能跟中國為敵。正是如此,第五艦隊的規模非常有限,僅保留了三艘艦隊航母,其他戰艦也不到三十艘。
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方向上,真正的主力是第三艦隊。
此外,第三艦隊獲得新式裝備的優先權也在第五艦隊之上。
當時,第三艦隊編內有三支戰鬥艦隊,總共擁有九艘艦隊航母,平常編成了九支航母戰鬥群。這九艘航母中,只有三艘是在大戰期間建造的「明成祖」級,另外六艘都是在戰後建造的大型航母,包括在一九六四年才建成服役的「中華」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艘大型核動力航母。
可以說,單論戰鬥力,第三艦隊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總體戰鬥力。
用後來的評價來說,第三艦隊就能單獨打敗一個中型國家。
顯然,用第三艦隊去對付瓜地馬拉這個小國,簡直是殺雞用牛刀。
當時,第三艦隊參戰的有兩支航母戰鬥群,總共動用了六艘艦隊航母,擁有五百多架艦載機,其中有大約四百架戰鬥機與攻擊機,而瓜地馬拉空軍總共還不到一萬人,只有不到一百架飛機,主力戰鬥機是十多架三年前從墨西哥獲得的「吸血鬼」式噴氣戰鬥機,而數量最多的是四十多架活塞式戰鬥機。
顯然,瓜地馬拉的空中力量根本不值一提。
在前四天的戰鬥中,瓜地馬拉空軍根本沒有進行抵抗,甚至沒有派遣戰鬥機升空,反而趁中國空軍轟炸間隙,讓大部分戰鬥機飛往墨西哥避難,其中就包括那十多架勉強能夠與中國戰機抗衡的「吸血鬼」式戰鬥機。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算得上是明智之舉。
十二月二十三日,中國空軍加入了轟炸行動。
如果說中國海軍是急先鋒,那麼中國空軍就是一柄重錘。
戰後,空軍一直把重點放在戰略航空兵上,花大力氣提高戰略打擊能力,特別是在洲際彈道導彈與戰略型核潛艇誕生之前,空軍是中國最可靠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戰略威懾與打擊力量。
不可否認,空軍因此在裝備發展上犯了不所錯誤。
比如,在進入噴氣時代之後,中國空軍並不是很重視噴氣式戰鬥機,直到一九五四年才開始裝備噴氣式戰鬥機,比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晚了差不多三年。又比如,在高速截擊機方面,中國空軍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而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九五七年完成了第一種噴氣式轟炸機的試飛之後,中國空軍才猛然發現,所裝備的戰鬥機中,沒有一種能夠有效對付這種最大飛行速度超過了每小時一千公里的轟炸機。
只是,絕 不能因此而否認中國空軍的戰術航空兵。
事實上,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空軍擁有能對中國空軍構成威脅的戰術航空兵。
自從在一九六一年跌到谷底之後,中國空軍的實力就開始逐漸恢復,到此時擁有各種作戰飛機上萬架,其中戰術飛機超過了六千架,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的一點五倍,相當於全球七支規模最大的空軍的總和。
只是,在打擊方面,中國空軍更擅長使用戰略航空兵。
二十三日,投入戰鬥的就是一個轟炸機中隊,即中國空軍第一個裝備h-60型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的中隊。
這個中隊,總共有二十架這種能掛載三十三噸炸彈的戰略轟炸機。
當天,十架轟炸機從夏威夷群島的瓦胡島起飛,在飛行了差不多六千公里之後,向位於瓜地馬拉城南面大約二十公里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