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來了 第415章 將來,我帶你登上全世界最輝煌的舞台_頁2
常會收到邀請。
在演出季期間,入駐金色大廳手續很繁瑣,不僅需要邀請函,有時演出場次火爆,還需要提前3年進行排檔。當然,在演出季的一些空閒檔期,金色大廳也會對外出租。
但是,到了這段時間之外的非演出季,金色大廳就變成了一個最普通的、可隨意租賃的演出場地。
租賃費用約25萬人民幣左右。付了場租,只要不把樓拆了,在裡面幹啥都行。
金色大廳每年可以承接800多場演出,但是這個數字並不能代表金色大廳的地位,只能說明租到它並不困難。
在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欣賞音樂確實是當地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但是他們的最愛依然是歌劇、交響樂這類傳統的西方音樂。來自中國的演出團體,十幾年前還會讓他們感到新奇,但現如今金色大廳變成了國人的旅遊景點,已經很難讓老外主動進場。
按照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經營規定,非演出季的演出,所有售票「由承租方承擔」。除了老年團、學生團這些自娛自樂的團體外,剩下的來自中國的正規團體,在金色大廳演出的基本票價都在十幾歐(約90-150元人民幣)。相比演出季那些動輒上百歐的門票,中國團體的演出票雖然便宜,但仍面臨無人問津的窘境,只能靠免費贈送。贈票途徑有很多,大使館、中餐廳、旅行社......
這兩年,中餐館、火鍋店都會主動送演出票給去就餐的人,基本都是去金色大廳的。但是後來這種演出實在太頻繁了,別說留學生了,連中餐館廚師都怕了,不願去捧場。
中國傳統音樂在維也納的表演以前還有人喜歡,對於在奧地利出生的華裔,沒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去聽一些中國民樂也成為學習的一種。但是對於奧地利當地人來說,他們有什麼理由去聽中國樂團的演出?
一開始還是有些奧地利當地人會抱著新鮮好奇的態度去看一下中國人的演出,但也只會選一些有國際知名度的人。但隨著中國人赴維也納演出逐漸被做成了一個泛旅遊產業,水平參差不齊,當地人就更少會去看中國團體的演出了。
一年前,中國某民歌天后在金色大廳的演出,不僅從國內帶來40人的媒體報道團,在當地華人圈子中也引起不小轟動。可就算是民歌天后這種上了級別的人在金色大廳開唱,也免不了要靠贈票來讓場子坐滿。只不過贈票途徑更上檔次,不再是中餐廳、旅行社零星發放,而是由國內文化部跟很多大公司,甚至當地政府機關直接打招呼,不僅有「觀眾必須爆滿」的需求,甚至連「大鼻子比例是多少」也會有個標準。
如果知道金色大廳在中國人心中象徵著音樂界至高無上的榮譽殿堂,維也納人一定要笑了,因為在當地人心中,金色大廳頂多算一個中等偏上的演出場所。更可笑的是,金色大廳原本的設計結構,其實並不適合用來唱歌。
如果真要給金色大廳定個位,它就是個演出場地,在維也納最權威的演出場所應該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它不僅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而且是享受國家財政撥款的公立場所,所以不用像金色大廳那樣要考慮靠出租場地維持運轉。
金色大廳作為一個音樂廳,其實是有非常考究的設計。
一百多年前,建築師在修建金色大廳時對共鳴與傳聲進行了潛心研究,不僅在高台木製地板下挖空一個空間,還仔細計算樓上包廂的分割與牆面女神柱的排列,並在天花板和牆壁上採用了防止靜電干擾的建材。雖然金色大廳長得像個鞋盒,但是在聲學以及建築學上的設計十分精心,令聽眾不論坐在廳內哪個位置,都能享受到同樣音質的演奏。
雖然設計考究,但這樣的設計是專門為交響樂演出準備的,金色大廳裡面的揚聲器構造完全是為古典音樂準備的,並不適合唱歌。
金色大廳根本不高大上,又不適合唱歌,為什麼中國團體和個人還如此熱衷唱響金色大廳?這還要說回二十年前,中國民族樂團首次登台金色大廳。回國後,立馬從付不出工資的「屌絲團」變成了出場費達20萬元的民族天團。
「上維也納金色大廳無非是想紅。」王茵跟陳子昂說道:「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太有名,很多演出的來維也納金色大廳都是衝著名氣,藝術水準參差不齊。現在金色大廳名聲都臭了,搞得我三年前的排期現在成了這樣子,外國觀眾沒幾個。歌劇院那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