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軍工 第兩百六十二章 變故來的就是這麼突然(中)
斯圖騰貝格的效率很快,當天晚上便向幾十個德國「戰俘」交代了培訓中國技術人員的事情,第二天傍晚,馮沖和張毅等六人便作為第一批人員,開始接受德國專家的技術培訓,將近一夜的時間,五六個不同領域的德國專家,對中方人員講解了機械、數學、化工、航空等數個領域的基礎知識。
很多東西都是國內不曾接觸的前沿領域,比如說那位名叫卡爾的航空動力專家,就拋開傳統的活塞式發動機,直接從最前沿的噴氣式發動機講起,聽得那些中國技術人員可謂是如痴如醉。
還有那個叫溫伯格的彈道專家,從遠程火炮的各種彈道入手,一步一步延展到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甚至到最後開始暢想了遨遊太空的夢幻之旅,令得底下聽課的張毅等人心神蕩漾;除了理論知識外,李斯特的機械加工技巧也極其精彩;梅隆的前沿焊接令人醍醐灌頂;而當晚斯圖騰貝格親自講解軍用化學入門更是令所有參與學習的中國技術人員如癲似狂。
可以說整整一夜下來,這些中國技術人員的收穫,較之在國內幾個月的學習還要多,之所以如此,除了這些德國專家紮實的理論功底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著極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正因為如此,這些德國專家才能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講得深入淺出,把昏昏欲睡的技術規劃說得妙趣橫生。
再配上他們當年實踐的正反兩方面經驗,令得這些中國技術人員能夠以最快的時間,掌握最為有效的技術解決辦法,如此效果可以說出乎柏毅等人的預料。
可也因此柏毅等人是即欣喜,又擔憂,欣喜自不必說,一切能提高中國技術人員水平的事情,都值得他們發自內心的高興;至於擔憂也很正常,那便是此次前來的中方技術人員實在太少,加上老唐也不過7個人。
而這7個人卻要面對將近80個來自不同領域的德國專家、工程師和高級技術工人,就算再怎麼拼命的學,也無法把所有知識都學完,更何況為了不被蘇聯人發現,德國人的授課只能在晚上秘密進行。
如此一來中方的這幾名技術人員就得黑天白天連軸轉,一天兩天還行,長此以往根本受不了,於是柏毅趕緊向國內發電,於是乎一批批受到上級「處分」的優秀技術人員被派往西伯利亞中轉站。
他們白天參與中轉站的日常工作,到了晚上便開始接受德國專家的技術培訓,長則數月,斷則幾個星期,反正無論長短,回國之後都會成為相關領域的技術核心,而在這些分批輪訓的技術人員中,白雲廠的比例最大。
之所以如此,可不是因為柏毅的有意照顧,而是由於白雲廠的特殊性所造成的,沒辦法縱觀整個中國,只有白雲廠存放了一大批的德式機械零部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蘇聯搞來這批「大寶藏」自然不能眼睜睜看著浪費掉,可憑藉自己的技術水平又無法完成大規模組裝,那就只能學習。
於是乎在總後首長和武雲哲的聯合支持下,白雲廠的技術幹部可謂一批又一批的奔赴西伯利亞,一邊向這裡的德國專家學習,一邊開始重新啟動德式機械的裝配工作,不到一個月時間,白雲廠的德式機械組裝效率比之前整整提高了三倍。
得益於此,以柏毅所製造的拼裝式工具機為主力的白雲廠五號車間,開始大規模升級改造工作,隨著一台台組裝完好的德式工具機的陸續投入生產,當年為了製造50式自動步槍而臨時拼湊的五號車間,正式脫胎換骨,成為軍用化工車間之後,第二個完成德械改造的現代化軍工生產車間!
「現如今咱們廠五號車間已經改裝完畢,工人的培訓工作也在同步推進,不過相關的生產能力還沒有發揮出來,畢竟德械工具機的精密程度較之原來的工具機強太多,對工人的要求也很高,有些老師傅們不太適應,只能重新培養新人,可能會耽擱些時間,所以廠里沒有盲目擴大改造,而是將五號車間做個試點,待人員培養出來,再進行全方位改造!」
陳耀陽點上一根煙,迎著有些冰冷的寒風,深深的吸了一口,至於一旁的柏毅則贊同的點點頭,心中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了地,雖說有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說法,可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是跟不上去,利器再如何犀利也是枉然。
工業領域尤為如此,工具機的技術水平升級了一大截,可若是人員的能力不行,就算再好的機械也不過是鐵疙瘩,根本發揮不了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