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軍工 第二十一章 白雲兵工廠
都已經不成人樣的王天成再怎麼賭咒發誓,柏毅也是聽不見,此刻的他正跟老葛和陳耀陽,聽著司機講著全國形勢的最新消息,就在他們路上這段時間,遼瀋戰役勝利結束,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與此同時,位於中原地區的華野和中野,共同發起規模更為宏達的淮海戰役,也正因為如此,中央指示剛剛獲得解放的東北地區,要肩負起大後方、大糧倉的保障作用,支援其它戰場的兄弟部隊取得勝利。
「所以,這些日子,比東北解放那會兒還要忙些,趕製被服,縫製軍裝,轉運糧食,對了,還有咱們自己生產的槍支彈藥,特別是那些個大口徑炮彈,一個個少說也有大腿粗細,都是一火車皮一火車皮往關內運,這要是一股腦的都砸到敵人頭上,我敢保證,絕對夠那幫傢伙喝一壺的……」
健談的司機碎碎念著,臉上卻帶著難以抑制的喜悅,柏毅等人也是一樣,畢竟勝利對每個軍人來說都是值得慶賀的事,哪怕是相隔數千公里,但依然能夠體會到那股從骨髓里擴散出來的軍人榮耀。
就這樣幾個人就這全國形勢一路說下來,時間也就不覺過得飛快,轉眼間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當幾個人還意猶未盡時,刻著白雲兵工廠幾個繁體大字的灰白色大門便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於是柏毅等人告別了司機,帶著審慎而又好奇的目光,走進了這座半年前剛剛解放的兵工廠。
從前線出發時,上級向柏毅介紹了白雲廠的一些情況的,這座始建於奉系張作霖時期兵工廠,期初只是作為沈城奉天軍械廠的補充,主要生產一些步槍子彈的低端輕武器;九一八以後,白雲廠被日本占據,剛開始也是作為奉天軍械廠的補充。
但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逐步擴大,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導致日軍的軍火需求與日俱增,僅靠本土和東北幾個大型軍工廠已遠遠無法滿足要求,於是便擇選幾個基礎良好的中小軍工廠進行改擴建,以增加軍火產量。
白雲廠便在這時進入了日本軍部的視野,旋即在1942年初開始大規模的改擴建工程,增設了冶煉、鍛造、機械、裝配等生產設備,生產車間也由原來的兩個擴大到八個,並依託東北中東部豐富礦藏以及將剛剛投產的豐滿水電站的充沛電力,組成一套完整的軍工生產產業鏈集群。
截止1943年年底,白雲廠從一個只能生產步槍子彈的小型兵工長,一躍成為能夠獨立生產子彈、手榴彈、迫擊炮彈、槍械、迫擊炮、大口徑榴彈炮彈等眾多門類武器的大型綜合性兵工廠。
然而白雲廠的「華麗蛻變」終究只是曇花一現,隨著日本在各大戰場的節節敗退,原本的大後方頻遭盟軍的猛烈轟炸,尤其是支撐軍隊作戰的軍工企業,更是盟軍重型轟炸機的重點目標。
白雲廠也不例外,從1944年開始,美國駐華航空隊便頻繁對白雲廠實施轟炸,大批廠房和機械被炸毀,僅僅一年後蘇聯出兵東北,以摧枯拉朽之勢,將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橫掃一空。
白雲廠也就此落入蘇聯之手,蘇聯人對交戰國的工礦企業只有一個政策,那就是通通般空,於是白雲廠近千套完好的精密機械被蘇聯裝了整整兩百列火車皮,一個不剩的全部搬回蘇聯,當蘇聯人將白雲廠移交給當時的國民政府時,白雲廠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空殼。
不過此時的白雲廠雖然只剩一副架子,但大批的熟練工人還在,周邊的礦場和水電也還算完好,部分廠房的基礎硬體也還能使用,再加上蘇聯在多方壓力下,也沒把事情做得太絕,事後還歸還了部分機械設備,只要國民政府能奮發圖強,好好經營,未必不能讓白雲廠重新崛起。
只可惜,當時的國民政府的高層眼睛裡只盯著內戰,各懷心事的大佬也都是一個個拼命的向「錢」看,而當時緊俏的外國貨是最賺錢的買賣,所以國民政府的大佬們才懶得理會只花錢不掙錢的白雲廠,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倒買倒賣的生意中。
當然國民政府中主管軍工生產的官員里,不是沒有明白人,重新恢復白雲廠的報告也是一個勁兒的向上遞,可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某位大佬後輩開出的一份長長的進口清單,其報價之昂貴更是令人咂舌。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這是大佬們要吃油水,如果拿不出的話,一切免談,民國政府的軍工部門能維持住現有的基本盤就已經謝天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