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人品優劣敗中覓_頁2
更新:04-23 15:03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為是,不太看得起人。比如大意失荊州一事,就是緣因驕傲自負埋下的惡果,不僅害了自己身死麥城,而且多年之後整個家族,亦被龐德兒子加以誅滅的惡果。那麼關羽在敗走麥城時,他和部下們的關係又是如何的呢?
;;;話說孫權出於示好蜀國,派使者前往荊州,提出欲納關羽之女為媳的意向。面對此求,關羽當場拒絕,拒絕也就罷了,可他在使者面前偏偏說了一句讓孫權不得不記恨的話:"虎女豈嫁犬子?"其實人家是一方之主,屈尊求親,已屬不易,你關羽最有能耐,也不能戲謔人家是"狗「。這應該就是關羽被俘後,孫權寧肯得罪虎眈一側的劉備,也不願寬恕關羽的原因。關羽蒙難,不施援手的劉封后來被劉備賜死。劉封是劉備義子,他不肯出兵為關羽解圍,固然有錯,但造成這個結果,得怨關羽自己一一平時關羽非常小看劉封,人前背後戲謔劉封是「螟蛉之子"。除此之外,關羽還看不起同列五虎將的馬超、黃忠,說些"誓不與其同列"之類的過頭話。基於關羽有著如此鄙視他人的習慣,那些跟隨其多年的將士,一俟遇到大難,如麥城被圍,就不願再為關羽效力,顧自逃命而去。
;;;相比關羽,趙雲在遭遇戰敗時,他的手下那些兵將,都甘願隨其同生共死。公元228年,諸葛亮囑趙雲和鄧芝率疑兵出箕谷,閃擊曹真所帶的魏軍主力,結果不敵。雖然失敗,但將士們卻緊隨趙雲,無一叛逃。事後諸葛亮問鄧芝:"趙雲遇敗,為何沒有部下顧自逃走?"鄧芝答:"遭遇失敗後,趙帥讓將士們先走,自己斷後,一路上他還照應因受傷行走不速的將士,因此也就無人逃走了。"諸葛亮又問一士兵,該士兵答:"假如我們顧自逃命,怎麼對得起在後面為我們抵擋曹軍追兵的趙帥?「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一一趙雲的人品,應該優於關羽。為何這般說?蓋因"兵敗見人品"是也!
;;;;;;;軍事上有句諺語,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單從字面上揣摸,此語對勝、敗的評判,似乎是"半斤對八兩,黃魚對死鯗",顯得無有輕重。但事實並非如此,原因不在此語本身,而是出在使用環境上。比如有人打了勝仗,正在慶賀中,你去對他說這句話,豈非潑冷水?寓意下次必敗?對方在領受你的戲謔之餘,很有可能將你打得滿地找牙。由此可見,"勝敗乃兵家常事「這話,側重在於安慰、激勵打了敗仗的人。
;;;《三國演義》中,有關勝仗敗仗的描述,幾乎貫穿全書一一這不用奇怪,既然打仗,就有勝敗。沒有勝,哪有敗?同樣,沒有敗,何談勝?惟因如此,"勝敗乃兵家常事"一語,才得以在軍事上,甚至是商場上被人們普遍認可。
;;;雖然勝、敗乃是常事,但具體落到敗者身上,有時就意味著下地獄。比如楚霸王項羽,他在完全有條件脫身的情況下,竟然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走"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之路,"霸王別姬"於烏江岸邊。如此看來,項羽充其量也就是個經得起勝利、熬不得失敗的將軍。歷史上經得起失敗的人有沒有?當然有,而且很多。比如越王勾踐,身為一國之主,因戰敗成為吳國之囚後,懷揣雪恥之心,臥薪嘗膽,最終得以報仇復國。
;;;不過話又說回來,並非所有遭至戰敗的人,只要仿學勾踐的"臥薪嘗膽",就能獲得成功。事實上,不論是那些常勝將軍,還是那些達到反敗為勝目標的人,無不與他所處的天時、地利、人和有著密切關係。假如他所遇到的上述三個因素,與其背道而馳的話,那麼此人即使擁有天大本事,也難到達成功彼岸。因這種事例俯拾皆是,就不舉例說明了。
;;;習慣上,人們愛把那些屢獲勝券的軍人,稱為常勝將軍。仰仗羅貫中的刻意褒揚,關羽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之高大,無可置疑。惟此,即便關羽在戰略上失誤,人們仍把"大意失荊州"一語,放到他的身上,好像如果不是"大意"的話,荊州就不會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