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越想要臉越丟臉_頁2
更新:04-23 14:57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小霸王",他一邊忍痛拔掉那支箭矢,一邊翻身下馬,持劍沖入草叢,與三個刺客近身格鬥起來。此時護衛也終於趕到,協助孫策解決了刺客,然後急送孫策返回大營,接受治療。
;;;數日後,感覺不錯的孫策想檢查一下傷口癒合情況,便去照鏡,不料這一照,照出一個意外一一箭傷變成了一個大疤!愛美的孫策下意識地大喊一聲。這一喊不要緊,要緊的是竟把癒合不久的那個箭傷,又給撕裂了。不僅只是重新撕裂傷口那麼簡單,而是影響到了臉部的一根主動脈。雖然良醫試圖止血,但效果式微。當夜,孫策因血竭謝世,年僅26歲。
;;;看罷上述三個猛將的表現,相信大家一定會以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方式,作出判斷。出於商榷,請允許我發表如下看法:
;;;就心態好壞而言,關羽為優,夏侯惇次之,孫策居後。原因在於,中箭後的關羽,有機會去後方治療,但他為了"革命工作",竟然不下火線,尤其可貴的是,刮毒期間,他還"談笑自如";
;;;夏侯惇也是厲害,一般人中箭後,想到的是如何規避更大危險,但他卻不,不僅生吞了那隻中箭眼球,還將暗放冷箭的曹性,當場送往西天,如此痛快淋漓,讓人不佩服都難;
;;;就孫策對待臉上那個箭傷的心態,顯然有損"小霸王"這個稱號。一個叱吒風雲的男人,竟然如此"小資情調",實在不可思議。假如孫策能像關羽、夏侯惇那樣,大方對待箭傷,那麼風行現在的三國故事,鐵定會是另外一個版本!
;;;如此看來,越是要臉"漂亮"的人,越是會"丟臉!"
;;;;;;;檢驗某場戰爭的殘酷與否,往住以交戰雙方的死傷人數多少來衡量。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德國軍人與蘇聯軍民的死傷數,合計超過400萬人,於是該戰被冠以殘酷兩字。
;;;其實這個說法有點偏頗,因為體現戰爭的殘酷,不能以參戰或死傷人員多少去衡量,比如一個連,一個排,一個班,一個人,都打光了,你能說一個人的死,不殘酷嗎?
;;;大家知道,人類出現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只有"上下五千年"。就是這麼一點時間,人類戰爭幾乎沒有停過。從最初的徒手、棍棒、刀劍等冷兵器,發展到現在的飛機、坦克、大炮,甚至是導彈、等,死於戰爭的人數,已經不下數十億了吧。
;;;要麼沒有戰爭,有了,就是製造殘酷的罪魁。死的已然死了,受傷的當須醫治。這不光只是出於人道主義,更主要的是激勵其他活著的士兵,能夠義無反顧地奮勇殺敵。如果放任那些受傷者自生自滅,不但影響士氣,而且還有可能引起軍人們反對自己的政府。
;;;《三國演義》描述的大小戰爭,幾乎每個章節都有。但由於死的人數太多,羅貫中在敘述過程中,多以"死傷者眾"一筆帶過。倒是對有關將領的負傷情況,賦予濃墨重彩的描述,比如關羽、夏侯惇、孫策三個猛將的受傷過程,那個詳細,可謂滴水不漏。基於三人都屬箭傷,且中箭後皆有處置傷情的機會,因此我將他們撮在一起,以比較一下他們負傷後的心態優劣。
;;;關羽率兵攻打樊城時,不幸被敵方所射毒箭傷了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發現毒汁已滲入骨頭,便勸關羽返回荊州治療。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離去。見關羽的箭傷逐漸嚴重,將士們便四處打聽附近有何名醫。這天,一人駕小舟來到關羽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關羽問華佗怎麼個治法?華佗說:"怕你害怕,我在一柱子上吊一環,將你受傷的胳膊套入環中,然後用繩子捆緊,再蓋住你的雙眼,接著給你開刀,刮去毒汁,中箭之臂自然就會長出新肉,一好如初。"關羽笑道:"我不害怕,用不著你說的那麼麻煩。這樣吧,我一邊與人下棋,一邊由你治療。"華佗依了關羽,切開皮肉,颳起毒來。在場的人目睹這一幕,嚇得紛份蒙眼避視。而關羽卻十分鎮定,臉上全無懼色與痛苦之狀。手術做完,華佗感慨不已:"真神人也!&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