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王朝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聽我說謝謝你_頁2
哭起嫁來。
同時伴娘們也頭頂蓋頭團團圍坐在床帳下的花氈上,準備對歌。
當娶親隊伍來到新娘的氈房跟前時,女方的主人們立即把新娘的氈房一側掀起個口,伴郎們就在開口處對著新娘的床幔歡唱「加
爾」曲調的勸嫁歌。
當伴郎們唱到這裡時,簇擁在新娘氈房前的老年長輩們,就會不約而同地齊道「萬福」。
唱罷勸嫁歌,緊接著伴郎們和伴娘們對歌。
對歌的形式多樣,男女互相對唱,互相盤問,詼諧逗趣,一直到一方無歌以答,無詞以對,才算對方贏了。
上述對歌完畢後,新娘唱「森斯瑪」辭別歌,以哭嫁的形式辭別父母、家人。
新娘出嫁中的哭嫁,是哈薩克族流傳下來的最為傳統獨特的習俗,而唱《哭嫁歌》是一種表達對要出嫁姑娘的不舍之情的方式。
《哭嫁歌》一般包括《告別歌》《送別歌》。按照風俗,姑娘出嫁離開父母時,要唱《告別歌》。
《告別歌》表達新娘離開娘家前對父母、哥嫂、弟妹、鄉親們的懷念和依依不捨的心情,聽來楚楚動人。
母親和親人要唱《送別歌》,如哥哥唱給妹妹的《唱給妹妹的歌》等等,《哭嫁歌》特點鮮明,內容豐富,意義深刻,包含人生哲理。
這段過程的畫面,讓泰勒幾乎全程都在大張著嘴巴,她從沒看到過結婚娶親的過程,都是用唱來代替語言的,而且頗具民族特色的歌聲跟華國的流行樂有很大的不同。
這種類似於山歌的旋律和聽不懂的歌詞,讓小妮子一直都處於驚詫狀態,同時眼神里的興奮始終閃動個不停。
其實這些場面劉清山等華國人也沒見識過,一樣感到了驚
奇跟不解,因為他們也聽不懂歌詞部分。
尤其是王保強,嘴裡一直在念叨著這麼兩句:「你看人家,你看人家,這樣的迎親方式才叫民族的傳承!」
劉華忍不住調侃他:「要不你也找個這裡的媳婦,我聽說他們這裡一向鼓勵走出去跟其他民族結親,同一部落的青年男女反而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須超過七輩,聯姻的人家也必須相隔七條河。」
金溪善忍不住心裡的好奇:「鼓勵跟外族結親,如何能保證他們民族的種族興旺昌盛?」
「哈薩克族不同於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由於轉移草場放牧的緣故,牧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相當貧乏,亟待提高。特別是夏秋季,牧民全部進駐夏牧場,定居點多數人去屋空,個別人家僅有老人和孩子。哈薩克牧民也渴望學習科技、獲取信息,發展牧業生產,所以現在越來越提倡跟外族通婚了,但信仰伊斯蘭教還是首要前提。」
「得,保強,你暫時沒戲了!」金溪善調侃道,「即使人家鼓勵走出去跟其他民族結親,也不包括你這個漢民!」
幾人正說笑著,新娘唱罷歌曲後,由兩位年輕媳婦攙扶新娘去父母兄弟姐妹跟前,一一施禮哭別,同時也以哭聲向送行的眾親友告別。
唱完「阿吾加爾鬧爾斯」哭別歌這支歌后,哥哥或弟弟就將新娘扶上銀鞍坐騎,緩緩送往婆家。
由於這一對新人的家都在
遊牧區的大草原上,無疑騎馬來去是最適合的了。
當送親隊伍來到婆家,幾位受尊敬的大娘把新娘攙扶下馬,在親戚、朋友、鄰里的簇擁下舉行結婚儀式。
新娘到婆家後,就會舉行迎新儀式。
新娘由伴娘陪同進入父母氈房,舉行「拜火」儀式。
即由兩個婦女將新娘攙扶在火堆前,一個婦女伸出雙手在火焰上烤烤,在自己臉上虛擦幾下,再伸進新娘的面紗里,在新娘的臉上擦幾下。
這時,來參加婚禮的女人們都祝頌「新婚幸福」「讓祖先的靈魂保佑新娘」等吉利的賀詞。
迎新儀式程序複雜,其中最具看點和特色的就是揭面紗環節了。
男方請來一位通曉哈薩克族禮節,能歌善辯的男子,手拿著拴有紅布的鞭子對著新娘的面紗,邊舞邊唱《揭面紗歌》。
唱詞除讚美、誇耀新娘的美貌、才能、手藝、勉勵新娘要孝敬公婆外,尊老愛幼的內容外,還不時夾雜著一些詼諧幽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