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向南向北 第1585章 選題_頁2
幅《老人頭像》,還入選了英國皇家美術院展,他可能是最早在歐洲和美國參加展覽的中國畫家,但這些展覽,除了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生意」之外,並沒有帶來更多的。
而他那些和絲綢、茶葉、瓷器一起出口到西方的畫作,現在已經石沉大海,很少能見到蹤影,張晨曾經讓姚芬和趙欣,有意識地在海外找過,但都沒有找到。
關喬昌的很多「西方訂製」,畫的都是風景,還有很多西方的人物畫,加上他的英文簽名,就是西方人看到,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中國人畫的。
張晨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可惜。
張晨認為中國油畫真正的搖籃,應該是在「外銷畫」之後的上海「土山灣畫館」。
土山灣位於上海徐家匯的西南,占地面積七十多畝,一八六四年,上海的天主教會將孤兒院遷移到這裡,取名叫「土山灣孤兒院」,一八六七年,這裡建起了一座小教堂和一排排整齊的房子,這些房子,就是「土山灣畫館。」
兩百多名六到十二三歲的孤兒,被各地的教會送過來,他們被集中到這裡,進行為期六年的繪畫訓練,學習結束後,他們就留在畫館繪製聖像和宗教繪畫作品,最多的時候,「土山灣畫館」,也叫「土山灣美術工場」,有三百四十多人。
主持畫館的是西班牙人范廷佐和義大利人馬義谷,「土山灣畫館」還自己製作油畫顏料,當時上海所有天主教堂的繪畫和雕刻作品,都出自「土山灣畫館」,影響很大。
「土山灣畫館」從一八六四年開始,存世九十多年,我國近代畫家徐詠清、張充仁、周湘、任伯年、張聿光、丁悚等,都是在這裡接受的美術教育,它也奠定了日後上海,作為中國油畫重鎮的基礎,說它是中國油畫的搖籃,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張晨決定了,把「土山灣畫館」也作為一個選題。
時間再往後推,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蔡元培了,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吳大羽他們那一代人成長,都和蔡元培有關。
也正是在他的推動下,西方油畫和藝術思想在中國得到了推廣,大批的中國青年開始跨洋尋夢,去法國、去美國、去日本、去德國、去西班牙和比利時,甚至去墨西哥,中國油畫,第一次全方位和西方接軌。
這一個階段,有太多的文章可作,太多的專題可以拍了,張晨決定把它先放在一邊,他覺得這需要好好地扒梳。
按照他和柳青商量定的辦法,張晨覺得,既然是五六集自成一個專題,就沒有必要按照時間軸走,完全可以把整個中國油畫史,切香腸一樣,切成一段一段,切出一個個事件,時間可以是跳躍式的,可以穿插起來做,這樣的形式,反倒會更活潑,更吸引人。
張晨想到,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可以是一個選題,它對中國油畫,乃至中國的美術教育,甚至藝考,影響都太深遠了。
一九五五年春天,文化部作出決定,聘請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來中國,在中央美院開辦油畫訓練班——「馬克西莫夫培訓班」,簡稱「馬訓班」。
馬克西莫夫是蘇聯蘇里柯夫美術學院教授、史達林文藝獎金獲得者,俄羅斯聯邦人民藝術家,到北京後,他出任中央美院顧問,組織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的師資培訓,以及中央美院各科系教學大綱的制訂。
「馬訓班」從一九五五年春季開學,到一九五七年七月結束,共有十九名學員,都是經由全國各個藝術院校、部隊、出版社以及美協等單位的選派,他們是馮法祀、靳尚誼、詹建俊、何孔德、侯一民、高虹、王德威、王流秋等等。
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中國油畫界的重要人物,而且擔任了各藝術院校的系主任、院長、校長等職務,前蘇聯的藝術教育思想和方式,通過「馬訓班」和他們,進而影響到現在整個的中國藝術院校。
馬克西莫夫在教學方法上,特別強調素描的重要性,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素描在中國的美術教育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幅素描,要求四十至八十個課時完成,甚至更長,目的是通過這樣苛刻而精細的訓練,培養學員完全忠實於繪畫的對象。
對素描的重視,可以說到了素描至上的程度,以至於後來在藝考的時候,素描和色彩的分數是一樣的,一個考生,你要是素描不行,色彩哪怕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