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46章 楊進之亂_頁2
就越先進。階層固化和貧富分化對國家的影響,應該從這個方面來分析。
王宵獵前世,絕大部分的國家,絕大部分的政治家、理論家,對此都沒有清醒認識。大部分的人都在意識形態中,在政治制度中,從經濟管理上,進行各種分析。這些分析其實沒有什麼理論基礎,只能從生產力,從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從國家的軍事力量,諸如此類來分析。
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政府要為人民服務。這些話語聽起來非常簡單,耳熟能詳。但真正分析起來,卻都大有學問。能夠真正理解清楚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從前世,王宵獵學到的政治知識其實只有幾條。第一是在國家和社會之中,人民是主人。天命或者神已經一去不復返,人民作為主人,把政治鏈條閉合成了政治圓環。第二社會是發展的,與不斷發展的社會相適應,政治應該不斷改革。除此之外,不太重要。
困擾王宵獵的,是人民是主人,但到底誰是人民?農民是,工人是,知識分子是不是?資本家是不是?官員是不是?軍人是不是?甚至是牢獄裡的犯人是不是?街道上的乞丐是不是?
人民是主人。但是國家怎麼知道人民的意見?怎麼讓人民當家作主?即使分清了誰是人民,他們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是不是真地代表了心裡的意見?即使代表了心裡的意見,這些意見又是不是正確的呢?現在認為正確,結果一年後,十年後,或者更長時間後,卻發現錯了怎麼辦?
如果問人,對這些問題,很多人都能長篇大論,說出無數的意見,提出無數的看法。但說實話,絕大多數基本沒有什麼用。這些簡單的問題,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實際是大學問。
中國的儒學,在發展過程中,孔子之下有兩個人非常重要。一個是孟子,另一個荀子。他們兩人的思想,一個非常著名的分別,一個認為人性是善的,一個認為人性是惡的。
宋朝之前,荀子的地位比孟子高。宋朝之後反過來,孟子的地位比荀子高。
為什麼?是有的學者昏了頭,朝廷跟著發昏?還是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王宵獵說不清楚,因為他前世沒見過關於這方面的研究。
人性是善是惡,直接關係到政治制度,關係到社會治理。不管是國家還是社會,都是由人組成。對人的認識,決定了政治制度和社會治理。
在經濟學中,經常把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視為理性人,認為是自利的,是理性的。這個假設,同樣是對於人的認識,由此引出各種理論。
對人的認識,比如認為人是自由的,人是自利的,有天賦的人權。這樣的認識,直接產生了相應的理論,產生了相應的政治制度,產生了相應的社會治理方法。或者說,對人的認識,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研究的基礎。認為人是什麼樣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了不同的政治思想。
換另一個角度,從人是什麼樣的走出來,重新認識國家和社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又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其實比較明確。就是以「我」為一個存在,以他人、國家、社會等等作為一個存在,如何處理其中關係。最核心的,就是忠恕。對別人、國家、社會、宗族、家庭等,是忠。而對自己,要求則是恕。
孟子的思想比較複雜,也有些混亂。他提出了「義」。但義到底是什麼,其實說不太明白。後世的人更加混亂,經常仁義並提,失去了其具體的意思。
對人的認識,有一元論和二元論。二元論很簡單,認為人是自然人,有自然本性,同時人也是社會人,有社會稟性。國家制度,社會治理,是基於人的社會稟性,但也考慮自然本性。一元論則認為人是社會一元的,自然性本身也是社會性的一部分。對人的治理,不需要考慮自然本性。
王宵獵看來,人就是人,沒有什麼一元論二元論。一元二元的分別,只是人對社會、自然等的認識不同。以認識者的眼光,去研究人類。怎麼分,人還是在那裡,人依然是那個樣子。
或者說,人的本性是什麼,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其實沒那麼重要。
人就是這個樣子,或者那個樣子的,怎麼認識是認識者的事。但一個人,和兩個人不同的,不是兩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