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霸主 第1136章認祖歸宗_頁2
更新:08-18 00:03 作者:tx程志 分類:軍事小說
這個數字將突然五百萬人口。多達五百萬人口的消耗,無論是對關中地力還是森林資源,都是一種極度的負擔。結果大唐隋唐立都長安三百多年,對關中的過渡開發,致使黃土高原植被大量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黃河缺口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隨著魏國大量採取煤炭資源替代木柴,而且房屋建築木質被鋼筋水泥代替,這讓魏國大量森林得到了保存,甚至有所恢復。
「從朐縣到鄴城,只是魏國領土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你從這裡抵達到極西之地的楚州、信州,那才是魏國的西部邊境,不過今年肯定是抵達不了目的地了。」魏國官員耐心的解釋道:「領土太大的確有交通不便的問題,不過這倒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現在我大魏已經在解決交通的問題,我們主要交通都是採取高速公路和鐵路,現在火車每天十二個時辰可以跑兩千里,從朐縣到鄴城,其實也就是一天多一點的時間而已。也許再過幾年,我們的火車可以跑得更快,到時候別說從朐縣到鄴城,就算從信州抵達鄴城也用不著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趕路了。」
其實除了高速公路和鐵路之外,魏國還大力發展水運交通,通濟渠、永濟渠這些後世京杭大運河的主幹,都在緊張的修建中。為了疏通這些溝渠,魏國花費比隋唐要大得多。首先溝渠的河堤都是採取鋼筋水泥建築,保障不會因暴雨釀成洪災。同時也可以保護水土流失。其次是運河河流體系水土保護工作。保護水土流失的辦法,最好的方式就是植樹種草,過度開墾土地只能加巨破壞水土環境。只不過後世天朝是因為人口太多了,沒有足夠多的土地,無法養活那麼人口,可是魏國在這個時候就沒有這個擔憂。
魏國的海軍實在是太能幹了,滿世界搶糧食,現在南印地區的潘地亞和普利王國這個屬國,都以糧食生產為主,一年兩季大米,肥沃的土地可以讓兩國每年生產近六千萬石大米。這些糧食產出,其中一半都被低價購買,運到了魏國。除了這兩個屬國,魏國還可以從寧遠(既瓜哇島)、鎮遠(呂宋島)、金州(蘇門達臘島)弄到大約三千萬石的糧食。每年六千萬石的糧食,幾乎可以養活一千萬青壯年人口了。
當然,這些糧食其實並沒有被投放到魏國的糧食市場中,因為這將會摧毀魏國的農業體系。如果種地實在無利可圖,恐怕就沒有人去種地了。當然,魏國都會用這些糧食養活龐大的奴隸大軍,為魏國的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鬥的奴隸大軍,也不能讓他們光幹活不吃飯,否則他們也會造反的。
赫斯特等沿著黃河逆流而上,又轉入了漳水,漸漸靠近鄴城。鄴城與說是一個城市,不如說是一個繁榮的經濟圈。這和後世的帝都差不多,包括鄴城在內、內黃、林慮(今天林州市)、湯陰、臨漳、臨水、涉縣都屬於這個圈子。
在漳河的景陽渡登陸,有直抵鄴城的水泥公路,不過此時道路兩旁,已經樹立了一排排旗幟,讓面書寫道:「歡迎回家!」
魏國官員道:「你們美洲三十九部代表,代表的是一千多年前我們華夏分支之一二十五部子民,你們流落異鄉已經一千四百多年,吾皇陛下代表魏國兩千萬臣民,歡迎爾等回家!」
回家,對於常年居住在家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字眼。可是對於漂泊在外的人來說,這不僅是一個誘惑,更是心靈上的衝擊和震撼。赫斯特和美洲代表們心思各異,他們有的確實是殷商遺民的後裔,對於殷都有著無比強烈的感情。
赫斯特像一個虔誠的苦行僧,一步一叩首,一步一拜,慢慢用自己的膝蓋和腦袋向鄴城挪動。除了赫斯特還有一百多名同樣殷商遺民後裔,也做著同樣的動作。其他美洲代表也感覺不好意思,他們隨著赫斯特的節奏,向鄴城用自己的方式致敬。
當古埃及被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征服,古埃及文明就成了昨日黃花。當兩河文明被吞併,惜日最璀璨的文明變成了漫漫黃沙。古印度文明被外來侵略,也搞得一盤散沙。唯有華夏文明仍灼灼其華,燭照神州,光耀華夏。華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是全世界文化的源頭之一。它綿延不絕橫跨人類歷史的長河,它經歷了輝煌的發展時期,以其獨特的體系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過重大影響。
華夏文明和世界其他三大古文明不同,主要是因為華夏文明非常講究傳承。從小的方面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大的方面來說,《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