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_頁2
更新:09-05 04:49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張文瀾居然有如此大的本事?」孫元化也有不敢置信之感:「刺殺巡撫,練商團私兵,設立商會,把持官府和地方政務,還有以私兵北上,與虜交戰……」孫元化連連搖頭,一臉凝重的道:「真是叫人不敢相信……」
孫承宗以手撫額,半響過後才向孫元化道:「以初陽之見,張瀚不管有沒有這麼做,他是否有這麼做的能力?」
孫元化猶豫良久,終是答道:「學生在大同那邊時間不多,不過,以學生觀察來看,張瀚有這個實力。他的財力不提,已經是富可敵國,馭下之道則是學生未見過的厲害,各地的商會分行,都是如臂使指,大同李莊那裡,更是井井有條,數萬人或練兵,或屯墾,或為工,或經商,或為吏,真的是渾然如一。北上擊虜,別人不敢,我看他未必做不出來。不過,若是他要造反,我還是不信的。」
如果張瀚在此,聽到孫元化的這些話,也只能苦笑搖頭,不知道什麼是好。
這人智商之高也是罕見,在李莊一帶不過幾十天的時間,卻是把很多東西看的通透,他笨,卻又是看到了不,而在此時卻竹筒倒豆子一古腦的出來。
孫承宗臉上也有些不滿,一旁的茅元儀已經面如死灰……這般大逆案件,很可能會導致一場平叛戰爭,以大明現在的國力,東事尚且焦頭爛額,張瀚如果真的如各人所的這般厲害,很可能如當年討伐寧夏一役那樣,曠日持久,要總督巡撫多位總兵集結大軍征討,如果是這樣的話,茅元儀很可能被牽扯在其中,不要做官上進,恐怕功名亦未必能保的住。
甚至按更嚴重的設想,如果沒有孫承宗庇護,茅元儀的性命是否能保住,亦未可知。
要知道當初晉鐵進工部,茅元儀可是替張瀚還有和裕升跑了不少關係,替和裕升鼓與呼,誰都知道茅元儀和張瀚這個晉商關係十分親密……
「止生不必著急。」孫承宗做了一個強有力的手式,他道:「此事學生會向朝廷請命,前往巡查。」
茅元儀十分驚喜,但又有些惶惑,他和孫承宗的關係當然是十分親密,不過似乎也不至於叫孫承宗做到如此地步。
「如果張瀚真的如王心一所奏,」孫承宗道:「學生也不會循私,止生你放心,縱有牽連也不會叫你如何。畢竟當時張瀚只是普通一商人,本朝士大夫刻書借力於商人的不知凡已,沒有道理歸罪於你。若是王心一誇大其詞,張瀚並無他所言那般多行不軌,甚至心存異志,那學生也不會縱容汪文言等人冤枉他人,徒生事非。」
孫承宗臉上有一些難掩的隱憂,他剛到遼東,要把遼事梳理清楚,如果在西北生事,朝廷不免要將大量人力物力往西北傾斜,遼事不可避免的出現不利局面,萬一關門被破,那可就真的是萬事皆休。
現在朝中很多人還以為東虜是患,有識之士如孫承宗卻是看的清楚,國朝經營了二百多年的遼東盡陷敵手,數百萬軍民為敵所有,加上野戰攻城建州部都是無往不利,如果再叫他們攻克山海關,京師之外無險可守,這樣的情形很容易造成整個大局的崩潰,最少也會出現如嘉靖和隆慶年間多次京師被圍的局面,而且很明顯東虜比北虜要更加兇險的多。
北虜還是部落聯盟,東虜雖然不脫部落蠻族習性,但最少已經有完整和高效的國家形式,這樣的敵人當然更危險的多。
孫承宗心中極為不滿,甚至是隱隱的憤怒,在這種重要的關口,如果是汪文言和王心一等人挾怨報復,簡直就是不識大體之至!
「止生,」孫承宗決然道:「替我擬奏稿吧,我要自請巡視宣大。」
……
幾乎是在孫承宗接到消息的同時,張瀚也是飛章上奏……他當然是自辯。
國朝文官經常受到彈劾,按慣例便是先辭職在家,然後上疏自辯,如果自辯通過,那便重新為官視事,如果自辯失敗,要麼被免官下獄,要麼就是辭官回鄉。
張瀚是武臣,三品指揮兼衛城守備,他不必如文官那樣暫避,不過張瀚已經在奏章中請求親至京師,接受法司審判訊問,只是職責在身不敢擅離信地,當由朝廷定奪之後他才可以離開衛城前往京師。
在孫承宗的奏稿抵達京師的當天,張瀚的回奏也是經由通政司送往內閣,然後再送到大內。
天啟這幾天最關重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