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四百二十章 評價_頁2
更新:09-05 04:49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的弟子家人或學生多半是松江府人,也是對他們特別的招待。
「多謝張大人款待……」陳子龍不勝酒力,臉上露出醺色,大著舌頭道:「聽說這邊開始大規模試種甘薯,我老師有《甘薯疏》,想來至之兄已經有所貢獻,晚生不才,想多走走看看,還有間雜著種玉米,晚生也想研看一下……」
「叫我一聲文瀾就可以,」張瀚笑著道:「這裡臥子你當然可以隨意,想怎看便怎看好了。」
這一次不僅有孫元化,還有徐爾覺和徐爾斗兄弟,再加陳子龍等人,都是徐光啟門人弟子中的最優秀的一群,還有兩個不到二十歲的嫡孫也跟了來,由此見可,孔敏行在與徐光啟的通信里定然說了不少李莊這邊的好話。
徐光啟一生學識如天人,被時人認可的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曆法上,當然也是和農學和數學不被朝廷重視的原故,因為數學才能過人,崇禎年間徐光啟被加禮部尚參與機務,但崇禎最這個老臣最大的倚重就是叫徐光啟重編了一份崇禎曆法,並且因為這曆法的成功而對徐光啟大加褒獎。
不過在徐光啟心中,一生念念不忘的還是他的農業方面的諸多著作。
李莊這裡若是別的事還罷了,一聽說是農事上可以隨意展布才學,不知道有多少徐氏門人會接連而來?
在張瀚來說,農事也很要緊,不過徐氏門人在製造軍器和數學幾何上的成就,也是十分值得他看重。
唯一可惜的就是現在想拉攏眼前這些人,真的是太過困難了一些。
陳子龍等人不勝酒力,提前退席,孔敏行這時才向張瀚道:「文瀾一路尋過來,當然不是為了見孫初陽和陳臥子他們,到底有何事,只要我能幫上忙的,自當效力。」
(本章未完,請翻頁)
「此事就是非你不可……」張瀚沒有先回答,李慎明先接了一句,然後將前事說了,最終道:「你和老杜相熟,身份地位也夠,文瀾這裡除了我,也就孝征能去,不過他實在是走不開的……」
「那我就去好了。」孔敏行道:「在這裡我雖是幫著文瀾管些農事,但其實和我們在天津時相差不多,文瀾替我們提供便利,我們也能豐富老師的農書,彼此兩便,文瀾還得負責我一家的供給,說來說去我還欠文瀾的……」
孔敏行的話十分客氣,張瀚聽著卻只能嘆氣……說的越客氣,算的越清楚,就越是說明孔敏行真的沒有可能留下來……
果然不出張瀚所料,孔敏行直接拒絕了張瀚的提議,輕輕搖頭道:「文瀾這裡確實是做事的好地方,我豈能不願在此?不怕幾位笑我,這裡的待遇也是叫我私下裡很是羨慕……然而恩師有信來,勸我不必再入幕,今年春闈就要舉行,幫文瀾走一趟延綏之後,我就要去京師報名應會試……」
「這是最大的大事。」李慎明肅然道:「只能恭祝至之兄一舉成名,得中三鼎甲。」
進士分三榜,第一榜就是賜進士及第,只有三人,被民間稱為狀元榜眼探花,號稱三鼎甲,二甲人數不等,一般五六十人,賜進士出身,三甲一般二百來人,賜同進士出身。
一甲必點翰林,二甲可能入翰林,也可能是諸部歷練,也可能是入都察院等諸衙,一般都是留任京官,少有放外,就算外放也是緊要州縣的正印官,十分清貴。
三甲一般是中等邊遠州縣,或是任佐雜官,能考中進士又有絕大前途的,絕不能在二榜之下,三榜的進士,想成為部堂高官,名流青史也不是絕對沒有機會,但機會實在是太渺茫了。
科舉確實是第一等大事,就算各人準備一肚皮的措詞來勸孔敏行,這時也只能打住不說,相反,還得祝他能夠高中。
孔敏行苦笑道:「這幾年只顧著遊歷和在農事上用了心,打磨文章的時間少了許多,不過有還有一些時間,加上會住在老師府里,朝夕請教,三鼎甲是不敢想了,只望能在二榜末尾就是僥倖了。」
孫敬亭道:「榜下之日,我等必定替你焚香祝禱。」
孫敬亭性格有些狷狂直率,和孔敏行這樣的溫潤君子有些性格不投,只是相處日久了才有些交情,此時孔敏行聽了有些感動,揖手不已。
張瀚辭了出來,與李慎明等人並不騎馬,只牽馬在田埂上慢行。
四周護衛們散開了保護,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