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464章: 為難的狄玉森_頁2
更新:01-18 10:21 作者:執筆見春秋 分類:都市小說
的。
......
應天府衙門,便也就是京師衙門。
在其衙內的殮屍房裡,狄玉森滿臉凝重的看向四具都指揮使的屍體。
在大明,仵作屬三十行之一,驗屍的醫學,自漢代興起,隋唐時期,便有了仵作這個職業的出現。
雖說現在對於仵作極為重視,甚至頒布法令,上縣須設三人,中縣二人,下縣一人。
但自古擔任仵作之職者,通常地位極為低下,而現在的大明,更有明文規定,仵作後代不得科舉入仕。
長期和屍體打交道,總會受到一些別樣的目光。
然而好的仵作,對於斷案,極為重要。
目前大明的仵作,學習的書籍,主要還是來源於南宋宋慈編撰《洗冤集錄》,裡面有關於各種仵作驗屍的方法。
在古代,尤其是死後的屍體,是極為忌諱的。
解剖屍體在很多人看來,更是對屍體的一種褻瀆,即便是特殊的情況,也需要得到上官的首可,還有屍身家屬的同意,才可以對屍體進行一定的程度的解剖。
屍體的下葬和目的位置和規格會被認為能影響到家族後代的命運。
所以人死不能無全屍,更不能死無葬身。
這也就導致哪怕是解剖,也有著許多的約束和規矩。
這便要求仵作大多數時候,都要在沒有解剖屍體的情況下,把詳細的檢驗結果報告給上官,留作卷宗,以作斷案的參考。
因此,仵作要懂許多專業知識,精通解剖學及藥理病理,知道何處經絡受傷便危及哪處臟腑,中何種毒便出現什麼症狀。
判斷越準確,對破案越有幫助。
所以,仵作幾乎都靠名師傳授。
認真負責的仵作,檢驗屍體極其詳細,從毛髮到指甲,決不放過任何細節,一具屍體總要翻來復去地查探,尋找可疑之處。
包括已腐爛的屍體,高明的仵作也有辦法驗證,甚至根據枯骨的顏色來判斷當初中的何種毒藥。
狄玉森並非是仵作,但他的驗屍手法,極為精湛。
這是家傳,是從盛唐時期,狄仁傑的手中傳承下來。
《洗冤集錄》狄玉森自然熟悉,而家傳關於仵作經驗的記載,才是狄玉森真正的本事。
多年的琢磨,研究,實踐,已經讓狄玉森對於家傳的仵作知識,完全掌控於心。
驗屍完成之後,狄玉森便對著旁邊的記錄官員說道:
「記,四人胸口皆有致命傷勢,面色鼓漲,如若被人掐住脖間。」
「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傷痕,亦無打鬥痕跡,四人為軍中將軍,武藝高強,疑似事先已然中毒。」
「疑似中鉤吻之毒,窒息麻痹,渾身酸軟之下,被人所殺。」
旁邊的官員奮筆疾書,很快便將狄玉森的話全部記載下來。
而後有些疑惑的問道:「狄大人,這便沒了嗎。」
狄玉森點頭道;「沒了。」
那官員沒想到,狄玉森在這裡看了差不多一個半時辰,最後總結出來的,不過短短几句話。
狄玉森自然看到了官員的疑惑,便就說道:「只需要關鍵的死因便就可以推斷出很多事情了。」
「這四人放在戰場上,個個都是猛將,哪怕是在尋常之中,也不見得是幾個毛賊能夠對付的。」
「尤其是四人在一起,尋常二三十人圍困,都不見得能完全擊殺。」
「可現在四人的身上,並無劇烈打鬥的痕跡,加之面部鼓脹,唯有事先下毒,方才可能。」
「兇手倒是心思縝密,殺人之後拋屍水中,初死時腹部被灌入了大量河水,消除了毒藥的蹤跡。」
「鉤吻之毒,並非是致命的劇毒,主要在於渾身麻痹,這才給兇手有了可趁之機。」
「現在只需要查探出四人生前,曾在哪裡吃過飯食酒水,線索也就有了源頭。」
負責記錄的官員聞言,面色先是有些驚嘆,而後加上幾分怪異。
狄玉森見此問道:「怎麼了,難不成你知曉四人曾在哪裡吃過飯食酒水。」
官員道:「狄大人,這事很多人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