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547章:朱英的四項基本國策_頁2
更新:01-18 10:23 作者:執筆見春秋 分類:都市小說
明剛剛成立,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前面十多年,比如說胡惟庸,權力都還沒有集中到朱元璋自己手裡來。
後邊又是各項政治,還有藩王,淮西勛貴集團。
目前這些問題,不說徹底的解決,但已然不是朱元璋的心頭大患了。
且有大孫在不斷的運作,不消多少年就會徹底的根除。
.....
數日後的早朝上。
朱英通過幾天的準備,宣布了往後三年的大明基本國策。
第一條,便就是鼓勵生育。
人是根本。
目前六千多萬的人口,對於整個大明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更多的人口,才能讓大明更加的繁榮。
在鼓勵生育方面,朱英首先提出賦稅減免政策。
一戶之中,但凡生出三個子女往上者,在賦稅方面,要享受一定的優惠,並且當地官府,要相應的給予扶持。
比如安排工作,保障一定的生活開支。
而新出生人口戶籍統計,將會計算在各地官員的功績之上,若是管轄境內人口增長過於緩慢,可算是要追究責任的。
第二條,便就是發展農耕。
糧食才是根本,即便是高產作物產量不錯,但那也要有人去耕種才行。
沒有化肥的如今,在總體產量上,主要還是依賴於土地肥力。
普及循環土地肥力,是各地官府要展開的重要工作。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瞧。
在沒有化學肥料的前提下,如何去保存土地肥力,這裡頭可是要很多的說道。
這個發現點,是源自於現在主持農學堂的朱橚。
朱橚目前並不固定在京師,經過特別批准之後,他有著通行大明全國的權力,並且隨時可以徵召衛所軍隊進行謝協助。
而朱橚也沒有讓朱英失望。
不說現在沒有更高的成績,但是匯集各地農業知識,就已經是極為難得了。
而在土地肥力上面,朱橚通過驛站送回來的書籍里就有講述。
每當水稻種植完之後,就不適合繼續種了,就要換一茬其他作物。
水稻種植之後,土壤會產生很多的蟲,包括是一些損害到水稻的病氣。
換原來破壞水稻的害蟲所不吃的作物。
經過這一茬作物的時間過去之後,很多吃水稻的害蟲便也就餓死了,而土地中對於水稻病氣的殘留,就會得到極大程度的釋放。
而經過兩輪的種植之後,土壤開始變得貧瘠起來。
便就開始種豆。
為什麼要種豆,其實朱橚也沒研究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是知道種豆的話,可以讓土地恢復肥沃起來。
其實按照後世科學的說法。
種豆,它裡面會產生根瘤,根瘤就會生出固氮。
固氮的功能,便就是釋放氮肥,然後把氮固定在土壤,而到了下一茬再種的時候,土地的肥力就起來了。
這樣的經驗,並非是所有農家都在實施的。
只要少部分農戶掌握了這個方法。
而朱英就是要把這裡頭具體的方法,普及到所有的農戶中去。
前邊說的是一個大概,聽起來較為簡單,實際上也是屬於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
這對於每個地方不同氣候的作物,也有所要調節。
這等神州數千年來的智慧,自然是要傳播到整個大明中去。
關於這方面,自然就是由朱橚來負責了。
而第三條,便就是興修水利。
水利建設惠國惠民,亦是長久之根基。
在這一點上,朱英從國庫中拿出大筆錢財作為專款,由群英商會牽頭,對大明全國各地進行水利建設。
這也是未來十年乃至於十數年工部的頭等大事。
這次的水利建設,可不僅僅只是在於郡城,府城,更是要輻射到鄉鎮村寨之上。
尤其是對於水稻有好的種植條件地區,更是要進行一個大力推行。
第四條上,才是關於經濟貿易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