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長孫! 第147章:取締八股文_頁2
更新:01-14 04:14 作者:執筆見春秋 分類:都市小說
特批,主要針對遇到災荒的地區。
目前來說,效果超乎想像的好。
大明現在的各種災荒本來就很多,一旦出現災情,從災區上報到京師,最快也是七八天甚至十多天的事情。
然後才是京師下令,從災區的周邊開始調糧進行賑災。
其中還涉及到軍隊的調動,畢竟賑災的災糧為了防止意外,一般都是由軍隊押送。
而且餓瘋了的災民,沒有大軍鎮壓,保不齊要鬧出什麼亂子來。
從籌糧到賑災這個過程,或者說災糧發到災民手裡這個時間,少說也是一個月起步。
災民很難撐到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待在災區原地等死的。
所以災區的災民都會進行自我救贖,直接成群結隊的向京師所在方向過去,沿路則是各個地區官府進行一定救援。
曾經沿路的救援,主要就是官府出力,什麼鄉紳勛貴,地主大戶,不存在拿存糧出來。
像後世影視里,出來施粥這些,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現象。
一般大戶人家,子孫後代,婢女僕從不會少,自家都顧不過來呢,還去施捨別人。
做出這等事情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頂多就是在官府號召捐糧的時候,意思一下。
而且災民的數量,根本不是幾個富戶能搞定的。
便是災民們在路過城池的時候,都是城外施粥,嚴禁入城。
但是以工代賑出來後,這些鄉紳勛貴,地主富戶,就開始變得積極主動起來,甚至有時候為了爭奪名額,大打出手的情況屢次發生。
在這樣的氛圍下,小波的災民三四個城池就被吸收掉了。
大波的災民,也頂多路過十幾個城池,就差不多了。
根本不會向往常一樣,京師外圍聚集數萬甚至十多萬的災民。
「大孫有何想法,直管大膽言說。」朱元璋有些期待的說道。
朱元璋總有一種感覺,仿佛對他來說很麻煩的事情,到了大孫這裡,突然就變得簡單起來了。
大明的災荒,害了多少百姓,幾乎可以說是動亂的根源,但是大孫一個策略下來,最近朱元璋都沒看到什麼災情緊急的奏章了。
不是災荒變少了,而是災民還沒開始聚集的時候,就已經被周邊的城池給吸收乾淨了。
曾經被人厭棄的災民,現在突然有了一種香餑餑的感覺。
因為災情一開,必定就會有以工代賑活下來,很多鄉紳勛貴都想乘此機會撈上一筆。
糧食在地窖放久了,也是會變成陳糧不值錢的。
哪怕是災荒再厲害,鄉紳勛貴們都不會愁吃穿,當然是能撈就撈。
朱英心中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孫兒在查閱奏章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大多數地方上的官員,對於當官並沒有經驗。」
「而且郭忠在跟我講述這些官員的情況時候,我發現這些官員任職的情況非常混亂。」
朱元璋聽到這話,不由皺眉問道;「大孫所說的混亂,是什麼意思。」
朱英說道:「譬如某個官員,最初為官的時候,先是在戶部任職,在戶部幹了三年後,又去了吏部,再過三年,說不定又去了工部。」
朱元璋聽到這裡,眉頭皺得更深了,因為他沒有發現大孫到底說的是什麼問題,甚至心裡有些不愉快。
「大孫的意思,是說咱讓這些官員調動得太過於頻繁了嗎?」
其實早之前,很多官員在一個地方任職的時間,相對來說會比較漫長,不過朱元璋為了防止貪污,或者結黨營私的事情發生。
一般來說每隔幾年,都會調動官員的職位,品級越高的官員,調動得就越發頻繁。
尤其是六部尚書,幾乎是兩年到三年就會換一輪。
朱元璋便是以此,來收攏手中的權利,得到中央集權的效果。
朱英聞言,也察覺到了老爺子有些不耐煩的語氣,不過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繼續說道:
「老爺子,一個官員,從他入仕開始,需要讀些什麼書。」
朱元璋回道:「自然是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