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 第四百二十一章 輾轉反側_頁2
大悟,向著于謙深深一揖,「大人說的是,卑職謹受教!」
「本官是永樂十九年辛丑科進士,踏入仕途的時候已二十有三,」于謙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牧雲你年剛束髮便踏入官場,躋身高位,已得聖心獨眷,效命疆場,正所當為,不像本官,已垂垂老矣!」
「大人學識高博,豈是卑職所能比?」楊牧雲說道:「卑職一時僥倖,當不得大人如此讚譽,慚愧之至。」
「牧雲你文武雙全,就不必過謙了,」于謙感嘆一聲,「你數度挽救大軍於水火,本官和全軍將士很感你的情。」
「大人您這樣說卑職實在不敢當,」楊牧雲一拱手,「卑職職責所在,實不敢懈怠。大人孤身入敵營這份大智大勇,別說卑職,便是軍中諸將,也是難望項背。」
「本官是為了解全軍之厄,不得已而為之罷了,」于謙的目光又瞥向蒼茫黯夜,「不知韃子能否守信,送還了人後,不再攻我大明?」
「其實那個哲羅巴說的也有道理,」楊牧雲沉吟道:「大人隔三日將人分兩撥送還,可能也只是為我大明邊關爭取了數日的準備時間而已。」
「哦,牧雲你有何見解不妨說出來。」于謙說道。
「大人你想,」楊牧雲目光一閃,「漠北風沙苦寒之地,除了牛羊馬之外別無所出,他們想獲得一些生活必需品,如藥材、鐵器、茶葉等,除非我大明與之互市,否則只能靠搶。以當今互市規模,他們獲得所需無異杯水車薪,所以一入冬他們南下犯我大明就成必然......這次韃子聚集數萬大軍到我邊關,怎能甘心兩手空空返回漠北?」
「本官也是這樣想,」于謙的眉頭鎖在了一起,「如何兵不血刃就讓這些韃子退回漠北,才是本官殫精竭慮之事。」
「這......難吶!」楊牧雲嘆了口氣,「目前最可行的便是讓邊關各鎮做好準備,應付韃子隨時可能的攻擊......但我大明北疆自遼東延伸至甘肅,長達數千里,這麼長的防線,處處要設防,便處處防不勝防。就算韃子攻不下獨石口,可還會轉攻他處,他們總能找到一薄弱的地方破關而入,而我大明邊軍步兵居多,守在城牆後候其來攻,只能被動挨打。」
「唔,」于謙眼中閃過一抹異色,「真沒想到牧雲你能說出這麼多見解,句句戳中我大明邊防的弊病。就現在對峙形勢來講,你可否有對策?」
「大人見笑了,小子信口胡謅,哪兒能講得出什麼對策?」楊牧雲搖搖頭,「不過這一路觀察過來,韃子好像也不是鐵板一塊,內部矛盾重重,有時甚至很尖銳。」
「牧雲你也看出來了?」于謙一笑,「韃子內部的矛盾說起來也是由來已久,在太宗皇帝時便分為斡剌特部和蒙古本部,太宗皇帝在位時數次征討漠北,拉一部打一部,讓整個漠北諸部服服帖帖,不敢輕易進犯我大明。」稍頓一下嘆道:「可我大明現下的軍力遠不如太宗時期,已壓制不了蒙古各部了。可當今聖上醉心於恢復祖上榮光,總想著像太宗皇帝一樣征討漠北,殊不知......」嘆息一聲,沒有再說下去。
「其實這次府軍前衛出征塞北朝中大臣多是反對的,」楊牧雲說道:「可皇上執意如此,我們也只能出征了。」
「可五千人濟得甚事?」于謙道:「皇上還是有些太年輕了,做事沉不住氣。小股韃子襲擾京師,便覺得失了天朝顏面,讓你們府軍前衛出塞替他找回一些顏面,結果......」閉目搖首,「不但他這支天子幼軍幾乎全軍覆沒,還累的宣大精銳也損失過半,不但天朝顏面未能找回,連宣大一線的防衛力量也有些捉襟見肘了。」
「好在於大人把剩餘的部隊帶回了獨石口,為我大明保存了些力量,」楊牧雲出言安慰道:「希望韃
子經過這幾次打擊,能夠知難而退。大人先前在大帳中據理力爭,有氣有節,倒是讓他們刮目相看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于謙面色有些沉重,「兩國相爭說到底還是靠實力支撐,不是靠耍一些小心機能夠模糊得過去的。韃子的兵馬沒有受到大的打擊,實力猶在,非是我軍現在的力量能夠輕易抵擋,如何想一個萬全之策渡過眼前的危機才是重中之重的事。」說著一臉企盼的向楊牧雲看去。
「卑職愚鈍,讓大人失望了,」楊牧雲臉上有些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