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七百五十一章 天不仁_頁2
:「你去見夏元吉,傳朕的意思,叫夏元吉在錢糧調撥上、應予茹瑺寬裕對待。」
茹瑺與王貴一起拜道:「遵旨。」
朱高煦親自在城中察看了半天,到了中午,他便率眾返回皇宮吃午飯。
皇城裡,也有一些宮殿在地震中損壞了,不過好在皇城裡房屋眾多,問題並不大。皇城最大的建築奉天殿再次損壞,這座大殿好像總是修不好;建文四年奉天殿被燒壞了一次,剛修好沒幾年、而今又被震塌了房頂。
好在朱高煦平素不在奉天殿活動,他來到了柔儀殿,讓段雪恨陪著吃了午飯,便留在此處,開始翻看最近的奏章。
一份解縉的奏本,擺在了朱高煦的面前。朱高煦看著看著,臉上便漸漸露出了怒氣。
侍立在側的司禮監太監王貴,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爺息怒,這份奏章不是翰林院的題本,只是解縉自己寫的奏本。他若胡言亂語,皇爺只消扔了便是,萬勿與他計較。」
朱高煦沒有理會,繼續把整篇文章一折一折地翻開細看。
解縉的言論一向缺少點分寸,這回也不例外。他在奏本里直說,最近發生了地震,是因為朝廷窮兵黷武、不守祖制,隨意妄為才引發了上天的震怒;並勸誡皇帝,儘快改過自新!
本來朱高煦就覺得「地震天怒」子虛烏有,自己因此被罵也很無辜,解縉倒好,趁機蹬鼻子上臉、把朱高煦痛罵了一通。朱高煦看了當然生氣。
王貴建議扔掉奏章,便是留中不發。
這種個人言論的奏章,按理確實是可以扔到茅廁里去的!因為按照朝廷的行政制度,經過通政使司的各衙門題本,要先留副本謄錄,再送到皇宮,那種奏章就無法阻止公開;而解縉這種私人言論的奏本,則是直接呈送皇宮,先由宮中決定處理辦法,就算被扔了也沒人知道。
但是朱高煦惱怒之餘,並沒有昏頭。他很快察覺到了解縉的言論,並非完全沒有分寸。
儘管解縉膽子特別大,文章寫得也很放肆;但是解縉為甚麼不說,天怒的原因乃朱高煦的私|生活混亂,或者有干|掉自己親哥的嫌疑?而偏偏只說窮兵黷武、不守祖制?
朱高煦深呼吸了一口,對王貴道:「解縉的奏章,不只是他個人的主張。」
王貴沉聲道:「皇爺之意,朝中難道有人願意與解縉結黨?」
朱高煦搖頭:「不一定非得結黨營私,人們才會有同樣的政見。」
他說罷,稍微琢磨了一會兒解縉提出的兩點主張,便能很容易猜到:所謂窮兵黷武,幾乎是大部分文臣不太滿意的事;朝廷注重軍事擴張,難免就會資源傾斜,而且會不斷提高武將在朝里的話語權和地位。
不守祖制,也是一些大臣牴觸的事由。像一些新衙門的增設,軍餉和撫恤的法令,都給國庫增加了很大的開支,至少戶部的人就不太滿意。朱高煦表現出來的不同尋常的施政理念,或許也給了大臣們不確定的陌生感。
前陣子朱高煦辦各種事、十分順利,畢竟皇權是最高的權力,沒有人強烈反對。但直到現在,不良的副作用才慢慢出現了。
世人的效率很低,很多事都有一個遲滯期,官員們還會等待機會。最近的大地震,終於給了他們勸說皇帝「迷途知返」的理由。
「拿到內閣處理。」朱高煦尋思了一陣,忽然開口道。他接著順手抓起一疊奏章放在上面,對王貴道,「這些都送去武英殿。」
王貴愣了一下,忙答道:「奴婢遵旨,這便為皇爺送過去。」
太祖太宗時期,內閣只是一些文官為皇帝出謀劃策、查漏補缺的諮詢機構;特別是太祖,根本不信任官僚,他親手布局了一切規則,並把決策權抓到自己一個人手裡。不過現在的內閣已有了一定的實權。
眼下內閣、與太祖廢除的相權仍然不一樣,內閣加上典寶處才算一個決策機構;而且皇帝的決策,大於「武英殿」二衙的權力。所以此時的朝廷格局,集權的程|度,仍然遠遠超過漢唐時期的「內外相宜」「君相分權」的格局。
內閣與典寶處,名義上只對皇帝負責,他們拿到這份罵皇帝的奏章,估計也很燙手。然而奏章只要送去了內閣、許多人一參與,必定會公開奏章言論。
朱高煦心道:堵是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