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六百六十七章 德感上天_頁2
分,她很快又鎮定下來了。她看了一眼朱高煦,輕聲道:「那件事本就怪不得聖上。不過聖上別誤會,我不是那種人的……」
朱高煦點頭道:「我當然明白。」
沐蓁道:「因被聖上看了,我便經常想起,心中好生糾纏。後來感覺很怪異,隱約還想被你看一回……」她越說,聲音越低。
朱高煦道:「懷孕才一個月,還能做那種事的。今晚朕就在你宮裡就寢罷。」
「聖上……」沐蓁羞澀地輕吟了一聲。
……次日朱高煦在御門見了大臣之後,便來到柔儀殿辦公。
最近天氣很好,京師的氣候是風平浪靜,或許沐蓁說得對,上天贊成這次北伐!朱高煦也問心無愧,本身就不是不義之戰!
大多奏章是不用每天批覆了,內閣與典寶處便能處理,至今沒出太大的問題;不過有關北征的事宜,還是會直接呈送到朱高煦面前。
兵部常有奏報,諸事比較繁雜;對於兵器軍械的調撥、也有奏章。
朱高煦大致看了一下兵部準備調運的兵器彈藥,裝備對於「伐罪之役」時漢王軍使用的東西、沒有本質性的改變;但是完善了當初還不太成熟的製作體系。
其中的漢王炮,以前尺寸不統一、使用麻煩。如今各局院作坊,已經統一使用了守御司南署「鐵廠」的尺寸標準、以及鑄造技術,終於避免了炮彈難以補充的弊病。
在火銃上,以前類型繁多的「銅手銃」、「神槍」等都淘汰去了地方衛所;京營精銳所用、及分撥給北征各路人馬的火銃,全部使用開山銃。
使用的火|藥也與以往有所變化,加入了幾道過濾曬煮的提純工序,然後碾磨篩選製成顆粒。因火|藥威力提高,火銃火炮使用的火|藥用量,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也進行了新的調整規定。
朱高煦根據這些經驗,在心裡琢磨著:特定技術上的提高,自上而下的政令手段是有一定效果的,只要投入足夠的錢財和資源。不過若要技術全方位地發展,就需要更廣大的群體參與、並且有動機與積極性。
他放下兵部的奏章後,想起了昨天沐蓁提到的「天人感應」,忽然想起今年是秋闈的年份、明年春就要開恩科取進士了。
朱高煦便叫太監去武英殿,拿內閣最近處理的政務卷宗來看。
果然在卷宗里,發現了有關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今年秋天考舉人的事情。「秋闈」鄉試由各省級貢院主持考試,不過禮部要派人下去監管;考官、題目等,朝廷都要控制。
朱高煦不用詳細地詢問秋闈的進展,心裡也能百分百地斷定題目:必定還是儒家理學那一套!
自宋代以來,直到大明朝,儒家理學都是官方認可的學問,也是科舉取士的方向。便意味著:讀書人從儒生、秀才、舉人、進士,大多數人的思想都很統一……
世人十分功利、注重實用性,不管人們是否認同,學這個東西能做官,大家讀書便都願意學。就連《史記》之類的嚴肅書籍,此時都屬於沒鳥用的閒書!
朱高煦雖然出身藩王、且以武夫形象示人,但他從小有飽學之士教導,教育資源很豐富。所以他現在腦子裡、還記得不少學問;對於古代的多種學說、各派學問大概怎麼回事,他還是了解的。
宋代前後,興起的理學、心學,都是儒家的分支,有著比較完善的成套體系。
實際上這些在朱高煦眼裡「落後」的思想,對維護朱家王朝的統|治,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其嚴密地闡述了君權、倫理的合理關係;如果不是最基礎的東西、本就是錯的,這一套世界觀幾乎無懈可擊!
若是朱高煦現在告訴大家「科學」,因為他的皇帝身份,非得被人們認為是瘋子不可……本來就要殺朱高煦、早已變成敵人的兄長死了,朱高煦只是有稍許嫌疑,就把他弄得有點焦頭爛額;更別說皇帝突然跳出來,要挑戰世間的思想基礎了。
而且科學之說,不一定能與現在的生產力、統治秩序匹配。
「不能操之過急呀……」朱高煦喃喃地自語了一聲,無奈地合上了內閣的卷宗。
侍立在側的太監聽到他說話,趕緊聚精會神地留意著。但朱高煦已沒有了下文。
他打算暫時不管今年的鄉試、明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