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_頁2
更新:09-05 09:26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說,事功學要在廟堂上與理學爭一席之地,我以為這句話應該改成與理學爭勝負之地。」
聽了林延潮這句話,郭正域,孫承宗尚好,但袁可立,徐火勃都是震驚。
他們的理解,只是讓事功學取得與心學,氣學一樣的地位,而卻不知林延潮要讓事功學取代理學成為顯學。
今日方是第一次聽到這話從林延潮口中道出,這對於他們而言就猶如驚濤駭浪一般。
林延潮道:「今日我等之議,乃是正心明志!」
「眼下大明雖看是太平盛世,但其實是內憂外患,這內憂外患不在於蠻夷,不在於百姓窮困,不在於吏治敗壞,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子之中。」
「朝堂諸公,墨守陳規,言必稱祖制,程朱理學暮氣已深,這都是朝堂之弊。當然我等也可以坐視不理,然後保全幾十年富貴不在話下,唯可惜這必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興亡,苦的都是百姓。」
「當然百姓可以自決出路,無論是興還是滅,我等終究不過凡夫俗子,要改變天下大勢,非人力可為,但今日上天卻給我們這個改變歷史的機會,此乃天授,若棄而不取,必受其咎。」
「破除舊習,將變法事功的思想,推行至天下,這是大勢所趨。而我們若是從頭就想與理學和平共處,相互印證長短,抱著百家爭鳴的心思,那麼永遠也沒有取而代之一日,而變法事功之舉,也將遙遙無期。」
林延潮此言一出,眾人都是震撼了。
就連郭正域,孫承宗也是陷入深思。
若說之前事功學的定位就是與心學,氣學一樣,大家只是儒學內部的切磋。
那麼這一刻隨著林延潮說來,就是一個誰生誰死的問題。
誰為顯學,就是意識形態的高地。
法家焚書,儒家罷百家,獨尊。
對於哲學而言,這是歷史的倒退。
但對於政治而言,這是比殺人更有效果的辦法!
確實大家開始時都是想兼蓄並包,印證長短,但到了後來在國策之爭上,就成了你死我活。
若是開頭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家只想著鬥鬥嘴,吵吵架,如同鵝湖之會那樣友好的辯論,形同鍵盤俠一樣的互噴,鍵盤一推後倒頭就睡,那就錯了。抱著如此心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他們要辦的事,在現代人眼底就是推翻封建思想的事。
大家走達到這一步,經過多少年的奮鬥,走了多少彎路,死了多少人。
所以今天林延潮就在這裡給所有人敲了警鐘,讓他們以後心底有個準備,這條路踏上了,就不能回頭。
這一日,大家在林延潮的書房裡談論了許多,很多話到了後來大家都忘記了。
但是林延潮這一席話,大家都記住了。
眼前的路在所有人面前漸漸的展開,大家不是如同沒頭蒼蠅那樣的亂轉,而是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
如此關乎億萬百姓的大事,也就是在大家喝了幾碗酸梅湯,吃了幾片西瓜時定下了。
幾名弟子之間似推開了一扇窗戶看見了另一個天地般,與林延潮一直聊到了半夜方才離去。
臨走時,大家猶自辯論不止。
夏日的月色之下,池邊蟲鳴不止。
池邊的林木鬱鬱蔥蔥,林延潮站在屋邊目送著弟子們從池邊小石道上遠去。
入閣拜相,不足以三不朽,開啟民智,又要經百年甚至幾百年之努力。
以經術為國策則剛好。
相比較下,事功學放到今天而言,早已被人人認同,不覺得新穎,但考慮到接受度的問題,放在古代而言,這是眼前走出死局的唯一一條路。
為什麼要談道統論?
並非讓老樹開新花,也不是將今日的思想強行嫁接到古代。而是告訴他們,革新變法的勇氣,從古至今儒家一直都有,這並非法家一家所長!這條路我們自己能走,不需要別人來扶。
所以我們不必如王安石那樣託名周禮,行法家變法之實。
同樣板古的理學也不能代表整個儒家。
如果說理學是過,那麼事功學則是不及,大家都不是合乎於中,但要矯枉唯有過正,如果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