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將軍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_頁2

更新:11-04 16:24 作者:落葉凋謝 分類:軍事小說

山城下,準備將李光弼這伙援軍擊殺,成就自己的功績。

    史思明自信以自己人多的優勢,還都是騎兵,一定可以將唐軍剿滅。

    李光弼也想了解更多,於是善待俘虜史思義,親自為其鬆綁,使他真心歸順,得知史思明的動向和具體兵力。

    他知道不能和史思明的騎兵硬碰硬,聚兵回到常山城中防守。

    不久後,史思明率二萬騎兵直壓常山城下,不由分說,直接攻城。

    李光弼用按軍入守、以逸待勞的計策,堅守常山城。

    他將屬下兵馬分為四部,以擘張弩五百連番射敵。

    這樣「列隊之法」,使強弩一波接著一波,沒有間斷。一番防守後,燕軍還未摸到女牆,就死傷數千人。

    史思明對城牆上李光弼大罵,不得不停止進攻常山城,將軍隊移駐遠處。

    李光弼見叛軍士氣懈怠,軍容不整,出城南,夾滹沱河列陣,威脅叛軍。

    史思明倚仗較近的饒陽有援軍,仍休整士卒,企圖再戰。

    一天後,饒陽燕軍五千人果然來援。

    李光弼的探馬探查到燕軍的行蹤後,派輕騎數千隱藏行跡,截殺援軍。

    當五千燕軍援軍在野外埋鍋造飯時,遭到唐軍輕騎突然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史思明得到這個消息,大為恐懼,立刻率領主力騎兵撤退。

    但史思明不甘心,又暗中派奇兵切斷了唐軍的糧道。

    想使李光弼的軍隊無法得到太原的糧草。李光弼見招拆招,令麾下將領擊退截斷糧草的叛軍,輕而易舉將草料運回常山城內。

    無計可施的史思明只能退兵,將河北郡縣所有的兵馬聚集在一處,再與李光弼決一死戰。

    接下來的結局,也就眾所周知了。郭子儀率領朔方軍來援,於九門城外,大破史思明、蔡希德等兩萬叛軍。

    史思明和蔡希德等將狼狽逃竄。

    他不得不向洛陽的安祿山求援。

    使安祿山支援史思明一些精騎和新兵。


    好在郭子儀、李光弼沒有乘勝追擊,得到朝廷的軍令後,收拾輜重退出井陘。

    「雜胡偽帝,不會長久。現在不是考慮他的事情,而是我們要如何去做?」

    「先前聖人下詔回長安勤王,現剛出井陘,秦王的軍令就再次到達」

    郭子儀沒有戴兜鍪,他席地而坐,抓著黑白參半的頭髮,非常煩惱。

    武舉狀元及第的郭子儀在早年的時候並不順利。

    從軍三十年,因機遇和運氣,雖有立功,但沒有卓著的大功,以至於在將星閃耀的大唐並不出名。

    特別是王忠嗣滅突厥以後,塞北宴然,郭子儀在十幾年,無立功的契機。

    人們總是把目光放在李瑄拜相前的河西、隴右,以罷相後的安西、北庭。

    但郭子儀的優點非常突出,他善於治軍,整訓優異。又能公平公正,深受士卒信賴。

    如此,才會有大臣舉薦郭子儀為朔方帥,收朔方軍。

    但此時此刻,郭子儀陷入兩難之中。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郭子儀是忠君愛國的,是以安祿山叛亂以後,全心全意地收整兵馬,前來河北。

    誰都知道,李瑄是發動政變,攫取權力的「權臣」,如董卓無異。

    但人們更清楚,是李隆基後期的昏庸,寵信楊國忠和五楊,使國家到達千瘡百孔的地步。

    自李隆基在潼關失守,選擇棄長安萬民逃跑的那一刻起,無數百姓的意志,就不在李隆基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李瑄政變雖然引得一部分王公貴族、文人士子口誅筆伐。

    但李瑄在平民百姓中的風評出奇的好。

    這是李瑄自天寶二年以來積累的威信。

    人們看到的是李瑄懲奸除惡的一面,人們看到的是敢於對抗楊氏的小相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瑄背叛李隆基,但沒有背叛百姓社稷。

    那英雄之氣,那變法圖強,讓李瑄自始至終被百姓唱誦。

    在對朝廷和李隆基失望後,有些文人士子



  
相關:  全民領主:開局抽到葫蘆娃    魔門敗類  不滅武尊  天道天驕  校花的貼身高手  逆天邪神  
下面更火
搜"大唐天將軍"
360搜"大唐天將軍"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