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侯 第一零七二章 大刀闊斧 續_頁2
樣的方式為朝廷增加稅收,因為倘若再不用些激烈的手段,整個大周朝廷都快維持不下去了。
寅吃卯糧吃到最後便是無糧可吃了。
林覺和杜微漸楊秀兩人商議之後決定要徹底的改變這種局面。
首先便是撥付銀兩需要慎重審批。
由杜微漸和楊秀牽頭核查,任何要銀子的朝廷事務都需要有完備的預算和緣由,必須列出花錢的清單,事後更要進行對照銷賬。
這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卻可以知道這些銀子花在何處,怎麼花出去的,花的是否合理。
這改變了以往撥付銀子之後坐等銷賬,中間環節根本不管,最後難免錢銀流失或者被胡亂花銷的弊端。
以往的撥出去的銀子基本上沒有一兩能夠回流的,得了銀子的怎樣也得將銀子全部花光,甚至還會再伸手。
因為三司根本不管他們怎麼花銀子。
再者,便是由三司制定輕重緩急的標準。
有限的資源要用在有限的地方。
軍政大事的銀兩是沒法省的,水利工程,修橋鋪路這些民生基礎建設也是沒法省的。
科舉取士的費用,賑濟災荒的錢糧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第一檔要花錢的。
三司衙門決定優先撥付錢糧的方向,而非是憑著他們自己嘴巴說。
列出的三十八項優先支付的項目都是干係大周安危和民生穩定的大事,呈交皇上批准,一旦獲得批准之後,今後便不必再聽那些人說他要的銀子如何如何重要,因為有了明確的條文標準。
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沒有任何必要和意義的項目,一律停止撥款,關停不付。
譬如大周各地興起的建寺廟道觀之風,乃至於一座城池多達十幾座道觀廟宇,而且是官府出銀子,這簡直不可思議。
這是朝中有人提出的可笑的建議,說什麼通過建造寺廟道觀可引導百姓信奉正統教門,不會為邪教所乘,是為了天下安定著想。
林覺等人對此苦笑不已。
青教之亂的原因到現在朝廷中的某些人還沒搞明白,還將原因歸結於這些方面,真是讓人無言嘆息。
庸碌之人比比皆是,偏偏這些言論還真有市場,還真得到了許可,要朝廷花銀子來做這件事,可謂荒唐之極。
再次,便是對占據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的軍費開支進行限制。
林覺暫時不想挑起和楊俊的正面衝突,他和杜微漸等人商議的辦法是採用包幹制度。
軍費一年年的走高,軍隊一天天的龐大,財政支出的六成都被這個大窟窿給吞了。
軍中養了太多的人,每年的兵馬人數還都在增加,楊俊卻沒有絲毫削減的意思。
林覺發現,其實大多數的支出並非是養活這支龐大的大周兵馬,而是楊俊隨時會提出的種種關於換裝備,換兵器,換馬匹,築工事,等等這種要求。
大周關於軍隊的裝備馬匹的更換都有定規。
但在楊俊手裡,這些都成了擺設。
楊俊伸手要錢可謂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
舉一例來說,過去兩年,楊俊便以換裝為由提出七次撥款申請。
雖是各處駐軍,並非一處兵馬,但以大周三年一次換裝的標準來看,這也太頻繁了些,也太隨意了些。
楊俊倒不是為了中飽私囊,他只是自私的很,只為自己著想而已。
他擔心自己的兵馬的戰鬥力,卻又不想用裁兵訓練的方式,便用換裝的方式保持戰鬥力。
他要營造整個軍隊都對他感恩戴德的想法,所以便讓這些人過得舒坦,這樣才顯示他這個大周樞密使在軍中的威望,地位才能穩固。
這個人從內心裡便是自私自利,對自己的利益一分不讓的人。
嚴正肅和方敦孺的變法涉及其軍隊變革之時,他的表現便是證明。
林覺不能讓楊俊這般為所欲為伸手要銀子,而且以國家安危的高帽子去綁架朝廷。
既然管不了楊俊的樞密院和軍隊的事情,林覺可以通過約束軍費的總額來讓楊俊自己對自己進行約束。
林覺計算出了一個數字作為基準,將這一數字作為軍費總額嚴格控制,包幹給楊俊。
這麼做雖然有些不負責任的嫌疑,但這種辦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楊俊隨心所欲的伸手要銀子,可以控制軍費支出的快速增長。
由此可以避免隨時可能發生的大筆銀子的支出,讓剩下的錢糧可以有規劃的不受干擾的進行分派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