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 第416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_頁2
更新:09-20 23:52 作者:天煌貴胄 分類:都市小說
所以人家大清是從頭割到尾,真正做到了犯我大清者,雖遠必割,雖遠必賠。
比如說,大清割掉了世界上最深的自然湖泊,割掉了優質的不凍港,就連泥泊爾都能跑到烏思藏駐軍,割到最後連李白的老家都給割了出去——要是李白擱大清時期出生,能不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不太好說,反正國際友人的身份是妥妥的。
近代學者程善之在《清代割地談》統計大清所割之地居然多達「合計一百九十二萬方英里,面積之大,八倍於今之日本,六倍於德意志,九倍乎義大利。若加入屬國,則西方朝貢國沽罕,十二萬方英里。東方朝鮮,八萬方英里。南方越南,三十八萬方英里。緬甸,三十九萬方英里。都計二百八十九萬方英里。喪失之多如此。殆去全國五分之二。」
大清真正的以一己之力,做到了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從頭爛到尾。
當然,大清這玩意兒爛不爛的,跟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並沒有什麼關係。
朱勁松所在意的,是中原堂口除了大清這麼個完犢子玩意兒之外,通過歷朝歷代開國時期對後期影響的大數據分析,無一不證明了一個理論:趁著能打,趕緊把能拿到手裡的好處拿下,就算後世子孫敗家也能比別人多敗幾年。
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反面例子。
比如說秦朝和隋朝,這哥倆兒就是二世而亡,前者是找不到敵手,後者是低估了世家門閥的實力,對於統計歷朝歷代開國時期進取程度對後期影響的大數據而言,這兩個樣本同樣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這哥倆兒在開國初期的進取心倒是十足,但是忽略了對於其本身所擁有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所以,大明挑撥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甚至親自出兵去攻打其他國家,在諸如開礦、修路、疏浚河道等工程危險的項目上大量使用勞工,目的就是為了在不斷掠奪外部資源的同時節省大明本身的人口、礦藏、森林、水土等資源。
當然,《邸報》這玩意並不公開發行,只會供朝廷和知州、知府以上的官員閱讀,所以在《大明報紙》上面的說法就使用了類似「這一代人把要打的仗打完,不讓下一代打」之類的說法。
反正意思還是那個意思,思想還是那個思想,就是譴詞用句方面更加考究和含蓄,看上去不會顯得太於過直白。
大明朝廷好歹還是要點兒臉面的。
只是一想到臉面這兩個字,朱勁松臉上的神色又忽然變得有些古怪:「說起來,潛伏在奧斯曼那兒的錦衣衛,倒是送回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報。」
得到了朱勁松的示意之後,錦衣衛扛把子柯志明便接著說了下去:「在奧斯曼申請加入了小破鍋之後,奧斯曼和歐羅巴的一眾國家也建立起了正常的往來,也都彼此互相設立了大使館。」
「但是吧,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在忽悠英格蘭跟法蘭西開片的同時,也忽悠了奧斯曼跟附近的幾個小國開片,然而哈布斯堡家族卻沒有兌現他們的承諾——他們既沒有出兵幫助英格蘭,同樣也沒有支援奧斯曼。」
「消息傳出去之後,大量憤怒的奧斯曼人跑到了法蘭西大使館前面,焚燒了荷蘭人的國旗,順便把路過的英格蘭人給揍了。」
曾誠當即就伸手攔住了柯志明,一臉懵逼的問道:「什麼玩意?你的意思是說,奧斯曼人沒有去找哈布斯堡家族治下奧地利大使館的麻煩,反而去找了法蘭西大使館的麻煩,順便還燒了荷蘭的國旗,揍了英格蘭人?」
柯志明點了點頭,神色古怪的說道:「是的,據說是那些奧斯曼人走錯了路,還認錯了國旗,順便還錯把英格蘭人當成了奧地利人。」
在得到如此匪夷所思的答案後,就算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曾誠和劉鶴鳴等一眾大佬們也都懵逼了。
劉鶴鳴忍不住嘖嘖兩聲,說道:「倒是挺缺心眼兒的——就好像晉王殿下前段時間派人送回來的那種狗子差不多。」
晉王朱三順的封地是阿拉斯加,能被朱三順當成稀罕物送到大明的狗子,自然也就是傳說中的雪橇三傻,一個比一個二。
柯志明心有戚戚焉的點了點頭,說道:「在事情發生後,法蘭西、荷蘭、英格蘭都向奧斯曼發出了遣責,奧斯曼這回是丟人丟大發了。」
曾誠皺著眉頭道:「奧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