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秦朝當皇子 第四十八章:田租口賦愁白首 下_頁2

更新:08-19 00:20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古代鄉村士紳最好者何?買土地,傳家後世!

    買了土地,老實點的自然就是看著土地上的收益,然後繼續買,不過度苛責佃戶也不會太過仁慈。若是心思靈巧些的,腦子活躍的。自然就來大招了,土地兼併。

    土地兼併是目的,手段卻很多。比如放高利貸逼死田主,比如勾結奸吏陷害田主這些都是委婉的。要是天高皇帝遠的,或者背景雄厚的,拿著極低的錢,直接進門,明晃晃地亮刀子,賣是不賣?

    四大豪族的手段或許不會比這骯髒,可要說多乾淨絕對不會。

    而秦庭貪婪的基層官員、吏目、吏員更會通過稅收這杆子明晃晃的大旗將手伸入鄉縣,借著收稅的名義中飽私囊。古代適用滅門令尹,破家縣令。同時,每來一次就要自己大出血的稅吏也從來不得鄉民好感。

    且不說吏員的貪婪讓百姓負擔沉重,就是名目繁多的攤牌,以及繁複的徭役,高昂的田賦。這些都能生生逼垮一個個辛勤自耕農。腦子活躍心思靈巧的,自然不會死死忍受不知變通。於是帶著田地託庇到豪族名下就成了一個躲避口賦徭役的辦法,輕輕巧巧就將所有來自政府的負擔全都丟到了豪族身上,以此換取能在豪族名下一個安穩的求活。

    而秦庭分田每丁五百畝,雁門一郡便該有六千萬畝田地。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

    實際上,二十年過去。能在自耕農手中留存的,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未必有。而隨著戶口消失的田地歸屬,同樣也會跟著人一起跑了。

    此外,來自政府的負擔讓數萬戶的百姓消失在政府的賬冊之中,從而進入到了豪族的私冊之上。如此,田租、口賦、徭役自然就不可能在這些消失的戶口身上獲取,結果,自然只有更加沉重地攤派在其餘不多的百姓身上。不堪重負的百姓想要活命,不是逃難就是託庇豪族。兩相一比,自然是後者居大多數。


    於是,二十年的時間。區區二十年的時間就讓雁門郡的戶籍冊上消失了一半的戶口。這已經不能用銳減來形容了,幾乎可以用大面積消失來說明。

    丁口減少,口賦自然就急劇下降。除去官吏貪污,中飽私囊的部分,那些消失的口賦自然就落到了豪族手中。借著國家政權消失的稅收來壯大,這四大豪族可以說不除之不得以匡國!

    口賦減少了三分之一,那麼田租還又剩下多少?

    扶蘇一遍一遍翻著賬冊,眼中的嚴厲卻是越加嚴肅。

    據《中國賦稅史》、《中國財政史》、《中國民政史》等綜合研究統計:戰國初期之魏國,百畝土地的正常年產量是一百五十石,豐年產量是三百石到六百石;折合畝產,則是每畝產量一石半至六石。《管子》則云:「高田十石,間田五石,庸田三石。」管子所云,當為春秋時期的齊國。也就是說,當時齊國的最高畝產可以達到每畝十石。以吳承洛先生之《中國度量衡史》,戰國之「石」與「斛」接近,大體一百二十斤,每斤約合當代市斤六兩到八兩之間。依此大體推算,當時的畝產量最高可達當代重量的五六百斤至八百斤百斤之間。

    按照秦朝泰半之收來計算,自耕農能夠留在手裡的大約是多少呢?

    按照法令,普通百姓能擁有五百畝土地。不過一戶家庭顯然是不能伺候這麼多耕地的。再算上需要養肥力,以及土地兼併等因素。留在自耕農手中一年能耕種平均只有約莫五十畝地。以天下最富庶發達的故魏之地計算,土地百畝產量一般在一百五十石。豐年則是三百石到六百石。不過,雁門的土地顯然沒有這麼肥沃。故此,以一般一畝地一石計算。

    也就是說,整個雁門郡六千萬畝,能夠在自耕農手中得到切實耕種只有六百萬畝。以此推算雁門郡的糧食年產量,應該在六百萬石左右。可按照這麼計算,一戶擁有五十畝地的自耕農,風調雨順的,一年能夠得到五十石的糧食。一個壯勞力,一人一年吃掉十石糧食,一戶四口之家就要需要二十石才夠自家食用。

    也就是說,在耕地不被掠奪,且風調雨順無繁複徭役的情況下。一戶自耕農才有不過三十石的純收入,而三十石中,有二十五石是要繳納田租的。而一戶兩口,還要繳納兩百二十四錢的口賦。這又是十石糧米的價格……若是自耕農中女家勤快些,有織布出售,這才能讓一戶人恰好活下去。

    再以整個雁門



第四十八章:田租口賦愁白首 下  
相關:  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帝尊重臨    女神的貼身高手  邪王嗜寵:鬼醫狂妃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掛了99次之後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下面更火
搜"回到秦朝當皇子"
360搜"回到秦朝當皇子"
語言選擇